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16日

陕西工人报劳动保障 在办公室被刺伤之后 社区女性:期待公平的就业环境 锐意进取 傲立潮头

当前版:第A3版:劳动保障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劳动保障
03

社区就业问题调查系列报道(五)

社区女性:期待公平的就业环境

在前面的报道中我们提到,女性在社区就业中由于受到歧视,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公待遇。为此政府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入到社区就业的女性身上,为她们的就业营造一个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从事此项课题研究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李从容副教授谈出了她的看法。她说,社区女性就业者受教育程度高于男性,却不能进入正规市场就业,在社区的收入水平也不比男性高,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就业环境对女性就业者不利,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在制定就业政策时,从性别差异角度考虑和分析对妇女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能将女性劳动力作为边缘劳动力,就业压力大时就以“性别分工”为由让“妇女回家”,这将严重损害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尤其是参与正规就业的权利;在制定政策时,要从宏观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对国家讲,投资大量的财力用于教育和培训女性人力资本,还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她们的就业,使她们对社会和国家有所回报,对个人而言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只能通过就业实现,并且在持续就业的情况下,才能使人力资本进一步的增值,因此让女性“阶段性就业”的政策,是对妇女非正规就业的被动适应。具体解决途径应大力发展家务劳动化的产业,将家务劳动社会化,变无偿家务劳动为有偿社会劳动。第二就是加大对女性就业者迁移人力资本的投入。虽然女性教育人力资本相对较高,但对家庭的责任迫使其在就业时不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地点,只能就近就业,严重影响了其就业质量。迁移人力资本是一种配置投资,政府应该承担这份投资,如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劳务输出,或在市区为以社区就业为主的下岗职工或农民工上下班免收公共交通费等,支持他们顺利就业。第三就是要建立女性长期社区就业的有效机制。随着现代社区发育的不断成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而服务的技术含量逐渐提高,而女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她们在社区服务业中的优势地位。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社区就业机制和提供定期培训制度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女性长期从事现代社区服务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增加经验的积累和社会保险的建立,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保障其就业权利和实际收益。

本报记者 毛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