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23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新闻 春兰秋菊 各一时之秀 运八飞机完成首次高速风洞试验 鸭口矿安全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图片新闻 陕西国企改革迈向高点重点企业争当“排头兵” 一片丹心献石油

当前版:第A2版:企业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新闻
02

一片丹心献石油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庆钻井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沈双平

文/图 冯永祥 张新民

总经理沈双平(右一)在钻井一线做工作调研

鄂尔多斯盆地,亦称陕甘宁盆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和汗水洒在这里,使这块古老传奇的盆地变成了国人世人仰慕的圣地。近四十年来,长庆油田几代数万名职工汇集在这个盆地,展开了规模宏大的石油天然气会战,使年产油气当量2000万吨的大油田、大气田将于今年崛起在这个盆地上。在这个英雄群体里,有一位年仅42岁的企业家带领的钻井队伍创出的业绩格外受人崇敬。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长庆钻井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沈双平。

2005年,长庆钻井工程总公司完成钻井进尺243.5万米;主营业务收入3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的钻井工作量在中国石油排名第三。

2006年,该公司完成钻井进尺364.62万米,比上年增长50.21%,相当于钻透了412座珠穆朗玛峰;主营业务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23.54%;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长庆钻井3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完成的钻井工作量在中国石油排名第二。

今年,生产启动在比去年晚15天的情况下,5月7日,该公司钻井进尺突破100万米,钻井周期同比缩短19天,为完成400万米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这里面,凝聚着沈双平及其“一班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胆识——

钻井提速核心是解放思想 关键是技术创新

1984年,年仅20岁的沈双平从原华东石油学院钻井专业毕业来到长庆油田,怀着一份对钻井独有的情结,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于2005年成为执掌长庆钻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上任伊始,面对长庆油气发展的大场面,他和班子成员一起学习磨溪经验、解放思想、打破禁锢,实现钻井提速。

钻井人历来就是拿“干”说话,解放思想不是喊在嘴上,而是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打好井、快打井上。

沈双平和同事们一起认真分析长庆钻井提速面临的油井井眼轨迹控制难、气田中下部地层钻井速度慢、天然气井机械钻速低等“五大”难题。经过反复研究,PDC钻头映入了他和同事们的视野。经过2005年一年多的试验和使用,PDC钻头技术成为长庆钻井的“撒手锏”技术,其中气井机械钻速比试验前提高了50.1%,钻井周期缩短了19.69天。

PDC钻头的成功使用,没有使沈双平感到满足。2006年,他又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技术创新。为了克服防碰绕障、轨迹控制等一系列钻井难题,从最初的常规钻具到复合导向,再到单弯螺杆,勾画出了“四合一”钻具结构的大体框架。从堡30-40井开始,连续5口井在钻具、泥浆等方面进行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堡27-45井采取PDC钻头、复合钻井等钻具组合,有效地解决了稳斜的难题,实现了二开后用一只钻头、一套钻具组合、起下一趟钻.完钻一口井的“四合一”技术的重大突破。2006年长庆50.51%的油井使用“四合一”钻具完井,机械钻速提高了2.57米/小时,钻机月速度提高了632米/台月,钻井周期缩短了0.4天。

技术的创新,为长庆钻井的持续、整体提速奠定了坚实基础,油井平均队年进尺上升7.36%;气井平均队年进尺上升22.50%。全公司钻井生产以平均日进尺1.4万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提前68天完成了去年335万米的奋斗目标,并先后有354个队(次)改写和创造历史最高钻井指标28次,创造气井单队13开13完进尺4万米的奇迹和油井突破7万米的神话。“长庆速度”在中国石油叫响,完成钻井进尺列中石油各钻井公司之首,使长庆局钻井总量跻身中国石油第二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蒋洁敏赞扬“长庆钻井是苏里格钻井提速的领头羊”。

2006年,水平井、分支井是中国石油集团勘探开发亟需攻克的重点。永不满足的沈双平领衔组成了特殊工艺井项目组,进行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的技术攻关。他和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优化钻头入手,通过优化钻头、钻井参数、钻具结构以及推广应用PDC钻头和MWD,见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年完成21口水平井的钻井施工,是历年来长庆完成水平井的总和,其中,元平3井日产量是邻井的6倍,龙平1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超过百万立方米。参与组织完成了中国石油重点试验项目7分支水平井--杏平1井,被评为中国石油2006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管理创新的落脚点 是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早在2002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西气东输”项目正式启动,时任副总经理兼钻井项目经理的沈双平勇挑重担,带领3000名精兵强将,依靠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顺利完成了2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建设钻井任务,36个气井钻井队年完井188口,平均队年完井5.2口,创造了长庆气田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先后有21项指标被刷新。

2006年,中国石油对长庆油田提出“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总体要求,长庆油田持续成为中国石油快速上产的主战场。面对长庆钻井用工总量近1.7万人、专业门类多、区域分散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钻井速度,又好又快地为祖国奉献石油,成为萦绕在沈双平的脑海里的大问题。经过客观分析研究,他和一班人”着力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大胆创新,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调整和理顺了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能,充实了管理力量,使工程项目部成为集生产经营管理职能于一体、专业服务功能相对齐全配套的区域性生产指挥中心。并定位工程项目部和钻井队为内部模拟甲方,修订完善了劳务定额与结算价格,专业公司以模拟乙方的身份通过为钻井队提供服务自挣费用、以收养支,形成了内部模拟市场运作机制,极大的激发了各单位打好井.快打井的积极性。

沈双平说,我们的管理还处在严格管理和监督阶段,用制度管理企业是这一阶段最有效的办法。他从理顺机制,激发全员的责任意识入手,围绕“谁来管,谁来做,谁监督”这一思路,对机关部门和专业公司的部分职能进行了调整,构建起了以公司总部→工程项目部→钻井队为主体,以专业化服务公司、后勤服务支撑保障单位为两翼,功能分明、职责明确、内部经济关系简洁清晰、运行顺畅高效的组织架构。

在钻井队推行以单井定额(可控成本、进尺工资、周期工资)为基础的“三分段一挂钩”的经营政策,实行单井预算、单井考核,单井结算、单井兑现。在后勤服务单位推行了“三分段两挂钩”的经营政策。将各单位生产经营的重点落实在过程的控制和重点时段的控制上,有效地保障了钻井生产的顺利运行。同时,他和“一班人”从完善监督体系入手,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大了内部监督和过程控制力度。机制顺了,制度有了,更重要的是提高执行力。于是,在他的亲自参与下修订了42项规章制度。为了加大考核力度,沈双平亲自担任主任,组成业绩责任考核委员会,将原先单一的组织考评变为职能部门考核、组织考评、领导考评,每月逐单位按标准一项一项考评,网上公布考核结果,并做到了硬兑现。

石油钻井属高风险作业,安全监管事关员工生命,家庭幸福和企业发展。沈双平每逢大小会议首讲的第一件事情是安全,下基层检查的第一项工作也是安全,工作当中强调的第一个重点还是安全。他针对长庆钻井现有的钻机类型,对各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了科学修订,研究开发了107个《钻井HSE作业程序文件》和54个《运输车队作业程序文件》。全面推行监管分离、异体监督。学习壳牌管理经验,对钻井队实行“两书一表”和运输车队“一书一表”管理。坚持经常性的安全监督检查,完善了10个一级应急预案,组织井控等应急预案演练,建立了事故预防、制度管理和责任追究“三个体系”,形成了安全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做到了风险评估和受控管理。同时,沈双平和“一班人”积极组织开展创建绿色钻井工程,每口井开钻前都要进行前期的环保论证,从井场布置、废物处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与充足的保证,确保每口井“工完料净场地清”。两年来,公司总计投入559万元用于钻井作业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把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价值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两年来,长庆钻井工业生产“零”死亡,无油气火灾爆炸.无锅炉压力容器爆炸.无井喷.无环境污染.无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等事故,实现了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和谐也出生产力,构建和谐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国有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沈双平和“一班人”牢记“三大责任”,在自我超越中注重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实施管理。作为行政一把手,他注重发挥班子成员的管理才能,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凡是涉及企业发展的大事、要事都要经过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的工作机制。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将领导班子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长庆钻井这艘“巨轮”在科学发展、安全环保、科技创新、构建和谐等方面展现出蓬勃的活力。

江西九江,人文江南。从江西水乡走出的沈双平把勤奋学习、提升自我,作为奉献石油事业的重要途径。他经常晚上看书到深夜,还经常在双休日“扎进”办公室,用他的话来说是给自己“放松”。2005年他撰写的《企业党组织如何把企业文化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之中》的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公司建立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培训网络。两年来,该公司共有近3万人次接受了各级各类系统培训,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石油钻井工竞赛上,长庆钻井8名选手与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的21个代表队的137名选手同场竞技中,该公司最终夺得了“四金四银”和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员工的心,是企业的根。沈双平热爱企业,关心员工。在长庆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公司投入资金3.59亿元,更新、配套设备及设施1695台(套),其中各类型号的钻机24部,改善了职工的工作条件。公司还投入7052万元更新改造新营房820栋,使一线员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洗上了热水澡,吃上了免费饭。他和“一班人”组织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和“五必访”制度,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要深入基层对一线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慰问。两年来共发放慰问金1000多万元,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

沈双平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应得的荣誉。他先后荣获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等13项荣誉,他有1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长庆油田和集团公司的奖励。

在鄂尔多斯盆地这片热土上,沈双平以对事业的忠诚,对石油的热爱,奋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