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每斤100元苏非舒摆摊卖诗
19日下午三点半,青年诗人苏非舒出现在798艺术区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前的一个玻璃房子里,论重量叫卖他的长诗《喇嘛庄》——不是装订成册的诗集,而是没有页码、也没有装订的印刷品。总重量为一吨,单价是每500克100元人民币。开卖半小时,苏非舒就卖出了十份,得到近千元的收入。
从20日开始,苏非舒将在每周二至周日的早上11点到晚上7点之间卖诗。不过这个名为“一吨诗——苏非舒的诗歌卖场”表演不仅引起现场各种议论,也成为诗歌界的话题之一。
不是不务正业
实际上,这首名为《喇嘛庄》的长诗更像是一些散文的集合,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和一个评论者注解的方式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想。创作者苏非舒说,一个月前他和策展人黄岩在杭州相遇,商量出了这个“诗歌卖场”的计划——将这首长诗印在纸上,重复印刷,所有纸张总重为1吨,不装订,没有封面,“读者买了以后可以随便看,无头无尾,完全打破诗歌的传统阅读方式”。
苏非舒刚开始叫卖的时候,有40多人围观,多数是他自己的朋友和诗友,其中既有出100元买500克的,也有出10元买50克的,诗人自己称量、签名,并在边沿按上红色的指印,然后把相应数量的诗歌封在塑料袋里递给顾客。也是开始有点紧张,苏非舒甚至忘记给一个顾客买的500克“诗页”上按上指印,后来才补上。
针对有人议论这是“不务正业”、“想钱想疯了”,苏非舒反驳说:“谁说诗人一定要写诗、出诗集才是正业?我觉得相比以前,我现在这样的状态更放松了,让诗歌这样和读者接触也是一种好玩的尝试。”事实上,他已多次策划非常规的诗歌创作和表演活动,去年还因裸体诵诗被治安拘留。他说这是因为和当代艺术圈接触多了,发现诗歌界也可以借鉴各种方式来推广诗歌,使诗和日常生活、当代艺术发生关系。
直到卖完为止
总重量为1吨的诗歌印刷成本大约是1万元人民币,而目前的定价是每500克100元,如果全卖出去的话就会得到20万元——对诗人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在798艺术区,很多年轻画家的一张画就值这个数。
苏非舒说赚得的金钱可能要在798开设一个“诗人杂货铺”——不是卖诗集,而是卖诗人们的各种用品,比如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书包等,“为诗人们解决点生活费,做点公益性的出版等活动”。
每500克100元的诗歌,比通常买一本诗集要贵许多,因此很多人怀疑能否卖出去。
对此策展人黄岩表示并不担心:“798还有比这更便宜的艺术品吗?”他说苏非舒将按照798画廊的作息时间,每天现场卖诗,直到卖完为止。(周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