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菜地
[安康] 何恒蕊
说起那块菜地,不过是一块荒芜已久、堆过垃圾、长满杂草、不够半分的泥沙地。那块菜地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多年来,我一直牵挂着那块菜地。
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被分配到离家很远,而且很偏僻的一个小山乡里工作。那里没有农贸市场,更没有买卖各种农副产品的商贩,也没有卖菜的农民。乡干部的吃菜主要是在乡周围荒芜的土地上开垦一块地,种上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我在的那个乡属高寒山区,主要生长的蔬菜只有那么几种——高山苞苞菜、四季豆、洋芋,其它的蔬菜根本就不生长,有的虽然能生长,但蔬菜的产量极低。所以在那里的干部一年四季与苞苞菜、四季豆、洋芋为伴。洋芋这种主菜一直要从年首吃到年尾。可想那时干部的艰辛。
在我工作的乡政府大门前靠近厕所的地方,有一块堆过垃圾,上面长满杂草的泥沙地,其他干部看不起那一块地,都说那里不长庄稼。又到春天了,看到别人都在自己的菜地上耕作播种,我的心痒痒的,也想找一块地来耕种。可稍微好一点的地都让别人种了,没有现成的耕地可种。经过侦察,我选择了那块荒芜的泥沙地。
我向别人借来了一把锄头,不到两个小时,就将这块无人问津的泥沙地深翻了出来,捡了里面的石块、瓶渣、塑料纸。方方正正的一块不足半分的菜地就此诞生了。别人都说那样贫瘠的土地是长不出东西的,我就是不相信。忙向别人要了一大碗四季豆种子,种在了那块菜地里。不到半个月,四季豆苗就冲出了土地;不到一个月,胖胖的碧绿的四季豆苗就有半尺多高了。我精心地锄掉了地里的杂草,小心地给每棵四季豆苗围了根,培了土,又挑了大粪给四季豆苗施肥。不到40天,它长得更高更壮了。我借来刀,上山砍了百余根野木竹,给四季豆苗搭好架,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根柔嫩的藤蔓牵引到木架上,让它们尽情沐浴阳光雨露,节节攀升。不到两个月,四季豆的藤蔓爬满了整个圆锥形的木竹架。它们一天一样,蓬勃地生长着。远远望去,那块菜地上矗立着碧绿的一垄垄四季豆藤,就像一个挨着一个的翠绿的蒙古包。
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四季豆苗茁壮成长着。两三个月后,它开花了,那花真繁,有的活泼地在枝头绽放,是想碰过往行人的肩膀、头发,是在提醒人们别忽略了它的娇艳吧;有的则害羞地藏匿于层层迭迭绿叶后面,生怕别人瞧见它的娇容。花儿谢了,花蒂上慢慢生出了绿茸茸的小虫子般的豆荚儿。日子飞逝,四季豆角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挤在圆锥形的竹架上,等着人们来采摘。如果隔几天不去采摘,竹架上的豆角便胀得圆鼓鼓的,越看越喜人。我每天摘上一瓷盆豆角,掐去茎,折成几断,与土豆一起放进油锅里,加上盐炒一炒,再蒸半个来小时就熟了。这既能当饭,又能当菜——还没揭开锅盖,那诱人的香味就直扑口鼻,更别说入口的滋味了。可是那茂盛的藤架上结出的豆荚密密匝匝的,天天去摘,也不见藤架上的豆荚少了多少。
不觉间,那圆鼓鼓的豆荚就要老去了。怎么办?周末,我把那半分地里的豆荚全都摘回家。足有一百多斤。掐去豆角的茎,把一部分豆角放在开水锅里烫一烫,捞起来摆在簸箕里晒干;把另一部分用线绳串起来,挂在屋檐下,任其风干。冬天到了,没有新鲜的蔬菜吃,就用这些干豆角炖肉吃,煮汤喝,清香可口,余味悠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如人生追求事业一样:只要你执著地去追求它,精心地去打理它,它就会根深蒂固,硕果累累。无论你所追求的目标是多么渺茫,只要你心中有它,不言放弃,它就一定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