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30日
企业新闻
02

置之死地而后生

——铜川矿务局供应处综合厂起死回生的调查

在铜川矿务局供应处生产经营公司,提起综合厂,熟悉的人往往摇头,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这是个经营不景气、职工没士气、亏损严重的“烂摊子”。然而就是这个昔日的“老大难”,今年却出人意料的“爆冷”,实现了扭亏为盈产值效益和职工收入成倍增长。获得了铜川矿务局级模范六好单位和局“五好党支部”双重殊荣,是什么原因使综合厂脱胎换骨起死回生?

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综合厂,是铜川矿务局为解决部分产品内需,安排职工就业兴建起来的多经厂点,主要以生产电杆、矿用道枕、水泥盖板等砼制品为主。好的时候该厂电杆曾远销榆林、延安等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周边私营水泥制品厂子的陆续增多,加之煤矿采煤运输生产方式技术革新、农电改造工程相继完成,外部市场空间缩小。同时由于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大,这个曾经风光的厂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了困境,成本倒挂越产越亏、道枕盖板堆积如山,卖不出去,靠向处里借资才勉强维持生活。

“如果不破釜沉舟突围创新,处于生存绝壁夹缝中的厂子必然面临关门停产的结局。”该厂党支部书记潘生林的一句话道出了班子成员的压力和共识。供应处党政在厂子如何发展上费心劳神反复调研,开出了“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这一破题“处方”。压力负重下的厂支部班子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危机感,群众看党员、职工看干部,厂子要发展,关键看支部。他们痛下决心采取四招举措:一是整顿班子抓队伍,对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的现象进行全面整改,要求职工做到的,支部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先立规矩后做事,打铁先要本身硬。一次在组织学习时,一名支委因公事迟到,他二话没说,主动扣了自己的考评得分并交了罚款。二是转变思路抓市场,他们认真分析水泥制品的市场销路,针对新矿大项目的技术改革,他们避实就虚作文章,着力在周边区域地方煤矿市场上想办法,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厂长苟增会带领销售人员一马当先冲在前,苦口婆心做宣传,饱受冷遇不灰心,经过积极努力,该厂道枕等产品先后打入了黄陵、照金、柴沟、蒲白等周边市场,外销量占到60%以上,市场开发有了新转机。三是加快开发创新品,党员干部担重任。他们根据用户需要和矿井生产实际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使产品结构由过去单纯的24公斤道枕发展成为30公斤、43公斤等系列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积极学习研发了扣环式道枕新产品,提高了市场适应竞争能力。四是关心职工动真情,学习创新带好头。职工的心是企业的根,对于困难厂子尤其如此,该厂职工无论谁家婚丧嫁娶,或是患病住院,厂领导都要亲自看望慰问,一次一名职工生活有困难为孩子交学费作难,该厂车间工会主席米秉科当即掏出自己的200元钱为这名职工救了急。

由于支部班子团结协作带头干,当看到市场打不开时班子成员冲在前,产品研发遇难题时党员干部领着干,职工的心齐了气顺了,干劲大了,信心足了。该厂由2003年以前年产值50万元每年亏损6万多元,职工收入4000多元,一举实现增收为盈,2006年产销收入144万元,盈利1.06万元,职工收入达到1.6万元。今年前6个月产销收入近80万元,保持了利润经营增长态势,职工收入有了明显提高。过去支部学习组织不起来,会议室桌椅布满灰尘,如今虽然是临时厂房学习室,但室内窗明几净摆放井井有条,学习制度记录规范有序。这个昔日“老大难”重现了发展的蓬勃活力。

赵万宏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