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区有了“小菜篮”
“早餐1块,午餐3块,晚餐2块,一天6元钱,你们四个人,一共是24块钱”。
“工区伙食也不差,怎么才算了6元钱?”
“段上有明文规定,干部下现场不能吃拿卡要,该咋算你就咋算,可绝对不能让职工吃亏!”
近日,笔者随同“六查一整治”活动检查组来到军师庙桥隧工区。临走的时候,大家因为伙食费问题,与炊事员发生了争执。时下物价飞涨,沿线有好多班组的伙食费已经超过10块钱,这里的职工日均伙食费却只有6块钱,这让检查组成员感觉不可思议。
“你们误会了,平时工区职工的日均伙食费一直都是这样算,亏不了的”。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工长黄林站出来解围。他解释说,工区伙食费能一直保持这么低,全都是因为工区有了自己的“小菜篮”。
在黄工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工区院子后边的空地上,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小白菜、辣椒、豆角、西红柿等蔬菜样样俱全,虽然规模不大,但料理得很好。职工们纷纷围了上来:“这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啊,城里人很难享受上”、“别看小菜地不起眼,可为我们节省了不少伙食费!”、“其实啊,还真得感谢我们的‘后勤部长’易大姐!”……
从职工的议论中,我们渐渐了解了“小菜篮”的来由。他们说的易大姐名叫易兰芬,是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曾受到过中央领导的接见。从18岁起,易兰芬开始担任宝成线清风峡隧道看守工,整日与寂寞的大山为伴,一干就是16年。1992年10月,由于长期在潮湿的隧道里工作,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腰疼病,组织分配她当巡山工。一晃又是15年过去了,易兰芬始终保持着劳模的本色。尽管由于健康原因,工区不再安排她出巡,但是她主动请缨,承担了给工区职工买菜的任务。考虑到小站乘车不便和夏季蔬菜不宜存放等诸多因素,易兰芬利用工余时间在工区院坝里面开垦了这片小菜地,还真解决了实际问题。
(彭宏伟 张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