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31日
区县新闻
02

今年10县区将实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七统一”

本报讯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本来应该专职专业的劳动保障所站的工作常常和街道社区“搅和”在了一起,致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大打折扣,而且工作质量与基层平台建设初衷有了很大距离,此种现象尤以贫困地区表现最为普遍。

如何使基层平台建设更坚固更结实,作用发挥更专业更专一?这是当前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中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对此,安康率先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石泉是安康辖区的一个县,原来在全县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只有2个社区落实了专职人员。在城关镇向阳社区,仅有两间房子,可门上挂了居委会、工会、红十字会、警务室、劳动保障工作站多个牌子,一间房子两张桌子,大家轮流办公。负责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的刘文福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按照要求要建立的台账就有19种之多,一张桌子专门办公都忙不过来,何况是轮流办公。”

在一些地方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的新桌子新电脑却被换成了旧桌子旧电脑,而有些地方站所配备的电脑不是被放在了街道办主任和居委会主任的办公室,要么就成了公共用品,与此同时用于专项经费购置的办公用品也为街道社区共同所有。表现优秀的劳动保障人员常常不是被借调到了七站八所等部门,就是被借调到局机关帮忙“出力”,大部分坚守在站所的工作人员,面对区域内的各项中心工作,还得听从街道和社区的安排积极配合。因此,站所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无形之中就被赋予了很多角色:计划生育宣传员、卫生监督员、防火防汛员……

安康市劳动保障局长冯尚勇说:“各级财政说是对此项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事实上没有预算;针对人员工作管理,县区局管不上,劳保所不会管,形成了社区没人管理的局面。本来拥有一支庞大坚强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战斗队伍,结果因为管理体制和基础不扎实等客观原因导致这支队伍和工作流于形式。”

面对存在的这些情况安康市在去年上半年开始着手调查研究,并在石泉县开展试点,采取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集中办公,办公设施统一配备,人员工资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人员、经费使用由县劳动保障局垂直统一管理,业务工作由县局直接管理指导。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石泉县劳动保障局多方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县城5个社区统一购置了7间办公用房和办公桌椅、电脑、文档柜等用品,目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化,达到了人员统一、经费统一、办公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办事程序统一、标识统一、工作步调统一的“七统一”,同时工作站与县局各个科室协作密切,做到了多个窗口衔接和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使社区居民需要在局机关办理的相关事务,在工作站都能得到及时或限时办理。为了争取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和配合,聘请居委会或书记或主任为劳动保障工作站兼职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发补贴100元。刘佐美说:“这样让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使他们在劳动保障工作方面由过去的被动变成了现在的主动”。

通过在石泉的成功试点,安康据此完善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在街道社区建立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站的实施意见》。用“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站”的形式将分散在各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统一起来,按照区域划分实行人员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服务,工作实行包片负责的原则,原来所应担负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服务的范围与对象不变。集中办公场地采取政府划拨、购买、租赁等方式,资金以县区财政配套就业资金投入为主,市上适当补助。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一拨付,信息网络设备由全市统一配置,统一软件,统一编号,县区管理,市局备查。业务工作由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事务所)指导管理,人员由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垂直管理,实行目标管理,按岗定责,层层考核,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建立人员进入退出机制,由市局宏观调控,实施报审备案制度。集中办公后,社区工作站站长由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考察任命,中心工作站站长、副站长的任命由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考察,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任命。同时在各中心工作站逐步建立党、团组织。据了解,这一举措安康将于今年底在全市其他9个县区同时推开。

(杨志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