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特色管理”强企业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李毅
延长油田公司下寺湾油田属于典型的“三低”油田,是陕北油田一块难啃的“鸡肋”。2002年深秋,李毅肩负着振兴甘泉县工业经济的重任,从县财政局来到下寺湾采油厂担任厂长,面对要跨上年产20万吨台阶的艰巨任务,他什么也没说,一头扎到基层搞调研,连续8天一口气没松,跑遍了采油厂的角角落落。经过详细调查,他知道要使油田在很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变化,必须改变原来粗放的管理方式,要用精细化管理理顺一切管理关系。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集思广益,提出了“以人为本抓管理、科技兴油促发展、规模开发增实力、多元发展增潜力、环境友好求和谐、党建创新谋发展”的六大发展战略。这六大战略既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李毅倡导的“特色管理”的主要内容。按照六大发展战略,他在企业内部采取了干部聘用、工资分配、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干部聘用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聘岗位制,在延长油田公司率先实行演讲、综合打分、公开录用、竞聘上岗的择优选用干部办法,使一批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同时在新工录用中,通过考试、政审、体检、岗位培训合格后才充实生产一线的做法,公开向社会招聘临时青工,杜绝了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推进了企业人事制度的民主化进程。在分配上,实行多元化分配模式,细化了岗位分配标准,将工资分配与激励制度相挂钩,即采油单位实行吨油含量工资,井下、压裂实行井次工资,原油运输实行承包经营工资,机修实行记件工资,后勤及管理部门实行记时工资……这些切实可行的劳资分配制度实现了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快速转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成本管理方面,他们将全部直接生产成本纳入预算,即管理部门实行费用预算定额管理,任务量化;采油单位综合技术和任务定额标准按油井日常单项消耗跟踪预算;选油站按各消耗项目和选油数量预算;勘探、开发部门按单井预算费用;技术服务中心经费实行定额管理等等,2006年,原油生产可操作成本每吨比原来降低72.12元。
2002年底,下寺湾采油厂生产原油20.73万吨,一举突破年产20万吨大关;2006年原油产量突破40万吨;目前,随着石油伴生气项目的实施,该厂已钻气井49口,销售气720万方,形成了“以油为主、油气并举”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 阎冬 通讯员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