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问题
·吕夏婧·
注意,不是感情问题。
合上报纸,准备洗洗睡。突然感觉哪儿有点不对劲,那感觉就像心里缺了一块,白晃晃地让人抓摸不住。
终于,我想到了:我,没有感觉了。
报纸的内容还是充斥着永不停息的中东问题和种族屠杀,安理会感觉像个尴尬而慌乱的小职员,溜在几个财大气粗的老板后面东奔西跑地收拾烂摊子,甚至有点滑稽的忍辱负重。多少平民被炸死,多少儿童失去了生命。开发商又把谁打了,哪儿的民工讨薪未成又跳楼了;农村家庭支付不起大学学费,父母为儿女卖血的……
可是,我没有太多感觉了。
怎么会这样?
记得在高二还是高三,有一次看新闻,巴格达一辆驻伊美军军车被恐怖分子投掷的汽油弹引爆。车上两名或三名美军士兵被炸死,尸体被烧焦。我遏制不住地吐了,哭了。战争,永远不只是国情咨文中的若干协议条款和政客们讨价还价的砝码,也不仅仅是媒体喧嚣中的虚无报道。天知道,如果我们身处战争,那么,一颗子弹,就能彻底从地球上抹掉我们的血肉之躯。他们,和我们一样是生命。我们,怎么就那么缺乏同情心呢,仅仅因为这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无关?或许表现冷静让我们显得更酷?
是逃避还是推卸责任,还是真如美国一位学者所说,当灾难具像化,对象单一指向时我们才有同情心可言,一旦泛化,人们就无如此反应。正如苏明娟的大眼睛感动了许多人,兔唇的小李嫣格外引人注目。所以我们为希望工程捐款,为嫣然天使基金捐款。可是仅仅公布中国失学儿童和兔唇儿童资料,即使数目惊人,我们也不过茫然略过。当每天的报纸电视广播都在重复冲突和和谈的最新进展、死亡的各派人数时。我们逐渐面部扁平。流血和死亡已经不是新闻,没有血腥地平静一天才是新闻。
我曾和朋友争论,我们是否需要有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他认为我们力量渺小,但我们应该尽自己哪怕最微小的力量记录事实,改变哪怕一点点。我当时似乎很冷静地说,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甚至很难改变自己,我们只做好自己,我们应该妥协。这世界,永远比我们强大。
我们谁都没有说服对方。
现在想来,这样的争论本身就是我们丧失情感的表现。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是最基本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争论。温,直到与世界同期温度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