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7日
北国周末
01

户籍改革主要是社保制度改革

二元制户籍制度的主要职能应该被继承、被衔接、被升级:继承、衔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本保障体系的功能,升级的是这一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现实操作。否则,中国农民将连赖以生存的脆弱的土地保障都彻底失去。

由国务院牵头,包括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内的14个部委正积极协商户籍改革。据透露,户籍改革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

在中国极其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实实在在遗忘了对于二元制户籍制度本质的审视:二元制户籍制度是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人人有工做”的朴素的全民保障梦想,它首先是一种二元制的社会保障体系,然后才是一种二元制的人口管理制度。我们不能否认包含在其中的建立覆盖全社会基本保障体系理想的合理性。尽管这样的基本保障体系被深刻打上了农业社会、计划经济的烙印,尽管其保障力度相当脆弱。

所以,真正的中国户籍改革,关键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改革建立在农业文明、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不合理、不成功的二元制社会保障体制,是要建立健全这样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这一体系独立存在并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筹,这一体系能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会因为出生地点、生产及生活方式不同而改变运行规则。第一产业从业者必须受到特别性质的照顾,因为社会分工的制约,进入这一体系的门槛对他们来说太高了。农业虽然无法在现代社会实现较高的赢利能力,但没有农业存在,我们时刻面临着被饿死的危险。所以整个社会必须对他们予以特别照顾,给予福利补贴使得他们能更加轻松地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困绕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土地问题会因为全民保障的实现被解决,土地会被还原成最平常的生产资料、能够实现自由流转,而不用担心失地农民“辗转于沟壑”,社会资源才可能被有效配置。

正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从二元制向一元制的改革后,二元制的人口管理体制才失去了存在基础,将顺理成章地过渡至一元制人口管理体制。需要特别强调的还有: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所以会被歧视、被讹诈,并非主要因为二元制户籍制度的存在,而是因为权力没有被很好制约、因为话语权受到了限制,使得主动歧视、讹诈成为结果,而户籍制度,不过是用来实现歧视与讹诈的借口罢了。关于这种状况的改革,如果不从整顿吏治、制约权力、给予公众最充分的话语权方面着手,失去了户籍借口后,很快会有另一个借口被利用来实现同样的歧视与讹诈。如同暂住证、借读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在二元制户籍制度严密地笼罩着全社会时出现的。如同今天的一个城市户口拥有者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与生活,同样可能被歧视、被讹诈。 (许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