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做“金蓝领”很体面
·杨兆敏·
如果没有技术工人,创新的设想只能停留在图纸上,产业的升级也将成为无源之水。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从今年开始,高技能人才可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大军中的佼佼者,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被誉为“蓝领精英”。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怀揣“绝活”,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比如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和“无故障运行”等“绝活”被推广后,成为青岛港的新技术优势。
就技术创新而言,企业是主体,一线职工的参与十分重要。保护一线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一线职工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依然面临在一些行业重奖找不到高级技工的尴尬局面,民间也流传着“三个穷高工抵不上政府机关一个勤杂工”的说法。因此,随着我国大规模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抹平科研人员与高技能人才、白领与高级蓝领之间的鸿沟。
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需要全方位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如授予这些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等先进称号,对营造“劳动光荣、尊重劳动”氛围发挥着显著的引导作用。从2006年开始,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中,增加了对一线工人创新成果的奖励。两年来,已有一汽大众工人王洪军、上海宝钢工人韩明明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王军、沈鼓集团工人杨建华、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王子纯的创新成果分别获得2006年度和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无疑是从鼓励技术创新层面对一线技术工人价值给予的充分肯定。
提升“金蓝领”的身价,让当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人”很体面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