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2日
头版
01

组织职工为建设西部强省建工立业

——我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陕西省总工会开展的系列科技创新活动,2007年被联合国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授予优秀活动奖。这是中国工会五年来参评该奖项获得的唯一殊荣,也是我省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为建设西部强省建功立业的具体体现。

围绕全省经济建设的大局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我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一大显著特征。省总充分发挥省劳动竞赛办公室的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大局,分别下发“十五”、“十一五”全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以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和重点劳动竞赛为抓手,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十一五”省委、省政府确定加快交通、水利的发展,省劳动竞赛办公室与省交通厅在“十一五”的23项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中组织竞赛活动。按照“抓重点、带一般”的指导思想,在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开展重点劳动竞赛活动:连续五年在国防科技战线组织“高新工程”劳动竞赛,确保了军品研发、生产任务的完成;在铁路运输、铁路建设、水利建设等行业组织重点劳动竞赛活动,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每年组织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五年共评出陕西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325项;为了推广蕴藏在广大职工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操作法,2007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命名了28项“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予以重奖,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为了挖掘高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招、绝活,成立了陕西省高技能人才演示团,2007年组织了首次大规模演示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为了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小革新、小发明、小改进、小创新、小窍门”的群众性活动,五年来,全省职工共提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70余万条,实施技术改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完成技术革新12万多项。

积极推动市、县(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活动。延安市总工会实施“1351创新工程”,即市、县(区)两级工会各抓一项主要产业,协助政府抓30个贫困村,全市每个工会会员义务栽植5棵树,市、县(区)两级工会各抓一户亏损企业,收到明显的效果。在市、县(区)职工创新活动中,省总工会注重非公企业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2005年在省总的试点县户县召开了非公企业职工创新活动座谈会,做到以点带面,推动活动的普遍开展。

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技术工人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2003年省总工会与省委组织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成立省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省总承担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2005年省总起草《陕西省职工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下发,首次规范了我省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制定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办法,同时为农民工参加技能竞赛开辟绿色通道;根据每年的赛事安排,向省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确保了竞赛的顺利进行和奖励力度;连续5年举办了大规模的竞赛活动,比赛工种由重点行业的关键岗位延伸到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据统计,五年来省级大赛共进行了437个工种的比赛,参赛选手16613人,产生了省级技术状元220名,技术能手1397名,为11629人次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25人次、技师1380人次、高级工7856人次,在全国大赛中11人次获得前10名(有3人次获得第1名)。每年参加全省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职工超过百万人次。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已成为我省工会工作的品牌,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工会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经验交流会上,重点推广陕西的经验。五年来,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为完成三年三万名新技师的培养目标、为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