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的损失
·秦东风·
由中、澳、德三方合拍的中国抗战影片《黄石的孩子》,一夜之间使湖北黄石市名声大震。而原本发生在陕西宝鸡市凤县双石铺的故事,却由于翻译的笔误,使凤县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尽管损失是凤县的,但教训却具有普遍教育意义,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一次小误会。府的高度重视。假如在影片首映式前,及时纠正这一错误,时间完全来得及,凤县也会因此一炮打红、闻名天下:其三,说明翻译人员缺乏甄别能力,一是地名甄别,二是作品泽后甄别,假如能够抓住其中一个环节,也不至于酿成此错误;其四,影片审核部门也有一定责任,片名定名前为何不做一番调查落实工作?其五,既然错误已昭然天下,为何至今片名仍旧不改,表明修正错误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真的很难。
首先,影片把历史发生地点搞错,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凤县至今还将艾黎、何克故居完整地保留着并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片把故事发生地地名搞错,是以讹传讹,对观众有极大的误导作用;其二,县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据报道:影片主人公何克的养子聂广涛曾给凤县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反映过此事,并郑重告知了片名错误及影片首映式的消息,却没有引起县政历史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误会和错误太多了,有的误会和错误还使我们付出了一定代价,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举一反三,汲取类似教训,做任何事都要抱着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力争减少以至杜绝失误,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