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四川抗震中的阎良“兵”
在5月中下旬活跃在四川绵阳、北川的数万名全国各地志愿者中,有一批来自西安市阎良区的志愿者王小峰、吴建设、苏新红和临潼区的杨社义四人。他们5月17日从西安出发到绵阳、北川,6月6日返回,一共在灾区做志愿者20天,受到了绵阳市志愿者协会、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衷心感谢,并给西安市阎良区政府也发来了感谢信。
王小峰等人原是驻陕某部的转业军人,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加过对越反击战,在战场上火线入党、立过功。当“5·12”地震发生时,这些老兵坐不住。5月17日他们从西安坐汽车到绵阳志愿者协会报了到,要求直接上北川,绵阳志愿者协会给他们每人发了身迷彩服、一条标志志愿者的黄丝带。安排他们先在绵阳永兴仓库、九州体育馆、药业仓库帮助装卸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
于是他们就像搬运工一样,每天干十多个小时。白天自己买点吃的,不论是雨中还是大太阳,就吃住在广场。就这样干了十天。在那十天中,他们的行动受到了灾区人民的好评,电视台的记者多次报道了来自西安阎良的志愿者事迹。
干了十天后,王小峰等人的先进事迹被广元中级法院得知,在法院的帮助下,他们被允许到北川璇坪镇去帮助抗灾。并用法院的车送他们进了璇坪镇灾民安置点,由他们每人负责14个帐篷的搭建和食物蔬菜的发放。在他们的组织下,很快办起了一个大灶,供两千灾民用餐。临潼的杨社义在那十多天里一直没时间刮胡子,胡子很长,当地灾民就亲切地称他“大胡子”,每次分东西的时候,灾民最相信他,认为他最公平。
那段时间里北川余震不断,经常在晃,可是这四个专业兵全然忘了自己,一直苦战在灾民中间,他们几名党员就像志愿者协会送给他们的黄丝带一样,在北川灾区飘扬。
6月6日,这四位志愿者从北川回到西安阎良和临潼,绵阳市志愿者协会、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相继给他们发了感谢信。在这期间虽然他们每人花掉了几千元,但是他们觉得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战胜灾难是他们的心声,他们也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兵,祖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薛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