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31日
企业新闻
02

悄然崛起的白河工业

说起白河,人们都会想到“石坎坎,金碗碗”的改山造地场景和在农村产业建设中形成的“三苦”精神,农业一直是白河的一面旗帜。然而,近年来白河工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默默地崛起,现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注入发展活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白河的工业主要是硫磺矿、水泥厂、酒厂和一些手工企业。到改革开放时,人们思想观念开始变化,工业发展也有一些起色,硫磺矿、酒厂、砖厂、木筷厂、皮鞋厂等企业曾经红火一时,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白河工业处于艰难发展阶段。199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个《决定》,推进了一批企业改革,使以水泥厂为代表的企业获得了发展,但仍然没有改变工业整体落后的局面。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拉开了工业快速发展序幕。2007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了“工业抓扩张”的主张,把抓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旋律、主基调和主攻点,使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创新发展方式

白河工业从有企业到艰难发展到实现跨越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定推进企业改制、创新发展方式的过程。该县从1998年启动企业改制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始是借鉴或套用外地企业改制办法,到2003年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部门为主力,以企业为主体的“三力合一”,合围攻坚的工作格局,并结合县情和企业实际,坚持“改制一户企业、新上一个项目、促进一项产业、安置一批职工”的工作思路,把企业改制与农村产业发展、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展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到2007年,全县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实现了国企改革的攻坚目标。通过改制,盘活闲置资产8000余万元,累计减债解债9600万元,妥善安置职工1100余人,彻底转变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壮大了水泥建材、机械加工、化工企业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工业,培植了以木瓜系列产品开发、蚕茧缫丝、黄姜深加工为代表龙头企业,使白河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发展逐步平衡,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增强发展实力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项目建设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突破口。白河工业能够获得快速发展,正是坚持全局抓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结果。在工业建设项目中,该县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招商引资,上新项目;一手抓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白河矿产业从自己开采硫铁矿,到通过招商引资对铅锌矿、金银矿、磁铁矿、钒矿的综合开发,有效增强了工业发展实力。同时,该县把招商引资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和水电开发上,这些为白河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绘就发展蓝图

现在,白河工业已经崛起,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三年是白河工业突破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正实现工业率先突破发展,县经贸局结合实际,提出了“三创四抓六突破”的工业发展思路,即创新、创先、创品牌;抓技改提产达效,抓培育形成龙头,抓整合集中资源,抓招商增强后劲;在思想观念上突破,在发展思路上突破,在以人为本上突破,在工业项目上突破,在机制体制上突破,在优化环境上突破。这次全县上下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必将再次掀起思想大解放的高潮,使“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实施,发展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抓工业的意识和措施将进一步强化。到2010年,白河规模工业总产值有望净增10亿元,达到15亿元,将绘就出宏伟的工业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楚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