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延安市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活力四射“排头兵”
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实现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使其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为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宝塔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的实施办法、《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若干规定》等五项优惠政策,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部门、乡镇、办事处扶持非公有制企业目标责任制度、行风评议制度、检查审批六项制度。该区还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区级领导每人联系1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部门、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联系1户非公有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区委书记杨霄、区长阚延军多次深入自己包抓的非公有制企业,实地查看,现场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其他区级领导也经常深入所联系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调研,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该区还推行了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委会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和非公有制企业举行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协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充分调动各私营企业主的积极性,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奖励大会。区财政累计拿出427万元,对180户优秀个体私营企业和支持非公有制积极发展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重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私营业主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业主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区上在召开党委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政治会议及工会、团代会、妇代会时广泛吸纳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参加,先后有6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被选为区委候补委员、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政协常委、有的还获得全国、省、市、区劳动模范、十佳青年、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了投资环境治理。为了彻底整治“三乱”,消除对个体私营经济及广大投资者的各种干扰和制约,2003年区上率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公安系统乱罚款进行了集中整治,取消了所有的罚款项目,由财政拿出400万元办案经费,确保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2005年,又把7个执收执法单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取消财政返还政策,加大了对乱收费治理。2006年,区上还组织安排了相关执法部门与非公有制企业见面会,促进执法部门行风的转变,优化发展环境。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壮大。2007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1.3%,上缴税金2.8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22%,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达23163户,从业人员达6.6万人。如今,该区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列入全区“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区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
今年,宝塔区坚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不会有宝塔区经济的大发展”的观念,按照优化环境、加大扶持、提升质量、培育龙头、突出特色的思路,引导、激发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在创业发展上敢为人先,在发展规模上做大做强,在经营效益上争创一流,敢于到国际市场比强弱,与世界知名企业争高低,努力营造于非公有制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创业环境、人文环境。2008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力争净增私营企业及个体户1000户,私营企业及个体户总户数达到24163户,从业人员达到7.18万人,增长10%。为宝塔区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好“排头兵”。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