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10日
头版
01

“创业首先要爱业”

——记“小素梅足部健康培训学校”校长陈艳

“我只要于素梅给我修,你算个啥?当时顾客连最基本的常规检查都不让我做,可想我母亲的名气有多大。正是这样的顾客给我所带来的压力,让我觉得更应该学好这门手艺,为母亲分担店里的负担。”回想起当初“于素梅脚病修治部”刚开张时的情景,“小素梅足部健康培训学校”校长陈艳觉得好像就在昨天。9月5日,在“于素梅脚病修治部”,这个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女人讲述着自己的创业经历。

陈艳的母亲于素梅是从事脚病修治数十年的专家,曾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被评为省、市劳模,先后受到胡耀邦、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担任过省工会委员、市妇联常委、区政协常委、市、区人大代表、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等。

陈艳在讲到自己当初学习足艺的想法时不禁落泪:“1996年母亲大病一场,身体状况很差,但这个时候她还在担心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在知道母亲的想法后我受到很大震动,当时就有了学习足艺的想法”,但是,家人朋友一开始对此并不理解,因为当时她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倔强的陈艳,没有轻易放弃,坚持向母亲学习手艺,立志将足艺传承并发展下去。陈艳的坚持,,使大家都开始支持和鼓励她。

“在1997年9月8日,我和母亲还有两个学徒,用家里所有的积蓄共两万多元开办了‘于素梅脚病修治部’,母亲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大部分顾客都是她的老顾客,点名要她修脚;但也有部分顾客愿意让我来修脚,‘你就拿我们的脚练手吧,不拿我们练手拿谁练呢?’,真的很感谢他们”,陈艳说到,“当时的店面仅有50平方米,生意好的时候有很多顾客都是自己带着板凳排队,队伍一直排到大街上。很多时候忙得都没有空吃饭,甚至有时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陈艳没有退缩,她知道,她所做的是自己对母亲的承诺,将母亲所热爱的事业传承下去,造福社会、造福大众。

1998年5月27日,陈艳的母亲于素梅病逝,在母亲的追悼会上,陈艳当众表态:“我会继承母亲的事业,继续为这个行业出力,将这门手艺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但母亲的去世给了陈艳很大打击,使她一度低迷,家人的鼓励和自己的责任心使她又站了起来。1998年8月23日,在市妇联的帮助下,第一期足艺培训班开班了,虽然当初只有十个学员,却也是个好的开始。“母亲在世的时候就希望开培训班,当时下岗的人很多,母亲想帮助他们,教他们一门手艺,让他们靠劳动吃饭。而培训班的开办也算是完成了母亲的遗愿”,陈艳说。

由于培训班规模的限制,仅仅靠一对一带徒弟这条路很难将这个手艺有效地传承和发扬,陈艳便想到了创办学校。可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却充满了艰辛和无奈,资金、地点都是难题。经过多方努力,2005年12月,陈艳接受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资助的5万元,并在广大顾客的支持下,成立了“小素梅足部健康培训学校”。在学校的日子里,她琢磨着将这一手艺和技术不断传给新人,并通过他们的手,解除人们脚部的“难言之隐”。

面对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陈艳在自信中透着些许无奈:“现在,很多足艺场所都向高档化商业会所发展,而我们的硬件达不到,在客人的定位上也以单纯的修脚客户、回头客为主。但我们的技术绝对是一流的,服务也是一流的。”确实,店内的包间内没有华丽的装修和奢侈品,但非常干净,很多客人对她们的卫生和服务都很满意。陈艳最后说:“创业首先一定要热爱这个行业。”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袁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