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10日
头版
01

斯是陋室 惟吾“豪华”

·孟近仁·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在其住所做的一首《陋室铭》流传百世。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和县计划投入数千万元,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

《陋室铭》中最有名的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突出了道德与文化修养相对于物质富足的优越。“陋室”见证了刘禹锡的安贫乐道,也见证了文化修养的超越性。可是,当“陋室”被千万元巨资豪华包装以后,被整体扩容改造成全新的“陋室园”以后,这种优越性如何显现出来?

至于为什么要对“陋室”进行豪华升级,当地部门说“该县将启动大规模的建设”——这说明人家有公共财政支撑的建设资金;同时又表示,“现存的陋室面积较小,很多来参观的人均表示看的东西太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这说明当地确实想把“陋室”做大、做强。

可如果把“陋室”扩建成园,此陋室还是刘禹锡笔下的那个“陋室”吗?

近年来,不少地方兴起了一股“再造”历史文化景观运动,乐此不疲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用钱堆出来的文化赝品,文化含量低下,且浪费大量的公共开支,非但不能弘扬传统文化,反而削弱了文化的厚重感,有损历史的严肃感。因而,终结狂热的、盲目的“再造”文物活动,对历史文化来说幸莫大焉,对公共开支来说幸莫大焉!

笔者认为,对“陋室”进行豪华装修,改写了《陋室铭》的本意,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变成了“斯是陋室,惟吾豪华”。保持其原貌,并对之进行必要的文物保养,才是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