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24日
百味·国际
04

药铺的路

[咸阳] 吴养民

天老是阴沉沉的,我的心像石头压着一样沉重。

我走在通往药铺的路上,这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陌生又熟悉的路,闭着眼睛都能找见。

每次都想从那里寻找生命的希望和人生的幸福,但事实上没有找到。

食堂化时期给父亲留下的胃病越来越严重。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已不能挑粪笼去拾粪,难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甚至连地坑庄子的洞子坡也上不去。

我常奔波在去药铺的路上。

药店铺就在土桥街东头,两间朝南的门面,共有三人,一个姓袁的总管事,姓谈和姓李的两个和我年龄相当的包药师。

我是药铺常客,在去药铺的路上,我总是把抓药的钱摸来摸去。

父亲的每付药都是党参、白术、云苓、甘草、焦三仙、砂仁、腹皮、厚朴、枳壳、皇之类。后边这些好药常短线,街上就这一家药铺,这里没有了,也就全没了。碰到这种情况,我就到更远的地方去找药。

我得看些药书,父亲的病我要知其一二。

于是我便要来妻子的柜子钱,买了三本药书,其中一本是一块五毛钱的《赤脚医生大全》。在当时,这本书既昂贵,又珍贵。由于心切、年轻的缘故,我便把药书上有关胃溃疡的发病、演变、治疗及后果的条目内容念给父亲听。多年之后,想起这事,我内疚,感到自己不该给父亲念那些。

在七里川做工时,我利用下工后和晚上的时间,手抄了一本《药性歌括四百味》,也就是汤头歌。我把其中不少汤头背了下来,并且常看一些中草药性质、功能及其作用的书。

记得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二月天。

听说咸阳地区的巡回医疗队来到乡下医疗,我便想方设法托熟人给父亲挂了一个号。父亲高兴地说,我娃长大了。当时诊断父亲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胃下垂等综合症,实际结果比这更差。这时的父亲瘦骨嶙峋,连走路亦困难了。

我常去药铺给父亲包中药。过了几月,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便买了一只奶羊给父亲补身体。父亲坐在崖背上放羊,母亲按时熬羊奶,父亲的身体强多了。但又出现了便秘,七八天一次,有时竟有十多天,全家人急得发慌。医生说是幽门梗阻,后来全靠灌肠维持,每灌肠一次就能缓解几天,这时,全家人的心就放下了。

又过一年,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已不爱听了。当“人总有生老病死”传入耳朵时,我感到一种不详。

父亲对他的病一直充满希望,他常说,我病好了,还能跟你们兄弟俩过日子。

村里人说,该准备的要准备。按农村人的说法“冲一冲或许能好”,于是母亲和我便抱着逢凶化吉的心境,盼父亲的病好。就这样便打算给父亲做棺材,我和一个亲戚用架子车拉回买的棺材板。躺在炕上的父亲,眼睁睁地看着给他做棺材,我们父子的心都装满了悲伤和凄惨。

有段时间,父亲的病好多了,能到街上去转转。他对母亲说,我想把棺材卖了,还能解点困。母亲听后很惊讶,我也觉得诧异。

过了几天,果然有人来到家里,我和母亲好言相劝。家徒四壁的生活,逼着父亲硬是卖掉了棺材。

这幕场景在我心头萦绕了大半辈子,使我终生难忘。

我把通往药铺的路踩成了胡同,它是那样的痛苦、揪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