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学生暑期打工当心被坑
专家提醒最好签合同
暑假来临,不少学生一改在家轻松的度假方式,选择打短工充实暑期生活。不少学生选择暑期打短工,从事的大多为基础性工作,如快餐店服务生、促销、展卖、发传单等。然而学生们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相关部门提醒,学生打短工时,注意维护好合法权益,最好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参加培训的学生应查阅培训机构相关资质,加强防范谨防被骗。
积累经验充实生活
暑期成了众多学生找兼职勤工俭学、体验自食其力感觉的“幸福时光”。快餐店服务生从来都是学生打工的首选。家住西安市金花北路的小佳今年高三毕业,趁假期空闲,她在一家快餐店干起了服务生。她表示:“出来打短工是我自己的想法,想赚些钱给家人买些东西,靠自己打工挣钱,才更有心意。”在这家不大的快餐店里有五六个服务员都是和小佳差不多大的学生,当被问到有没有和餐厅签订用人合同时,他们都予以否定,并不以为然地说:“这不过是个短期打工,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随后,在雁塔北路一家大型超市里,打短工的学生也不少,有的在入口处做协助人员,有的做收银工作。即将上大二的小韩在超市里做酸奶促销,她说:“我家是渭南的,但今年暑假我不准备回家,在超市里做份短工,不仅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又能增长社会知识,充实生活。”然而在超市打工的学生也都不曾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有关部门提醒学生当心被坑
西安市人才资源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学生与用工单位最好签一份合同,明确双方权责,以便出现纠纷时有依据。还应了解最低报酬、附加条件等,拒绝预付押金、介绍费、保证金等费用,注意维护好合法权益。准备参加培训的学生,应查阅培训机构相关资质。同时,接受培训者还应核实授课时数等,并索要招生简章、书面合同、学费收据等维权证据。
公安民警也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广大求职学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暑期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以“职业中介”的幌子及招聘的名义实施各种诈骗活动。以高薪做诱饵,骗取报名费、服装费等各种费用;“中介”公司与用工单位相互勾结诈骗;公司招聘收款后携款逃匿等,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暑期求职的学生应加强防范谨防被骗。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