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1日
工会新闻
03

期待文化宫“弃商回工”

据9月19日中工网报道,商品经济大潮兴起后,沈阳市工人文化宫也一度迷失方向,把创造经济效益放在了首位,将文化宫分不同部位出租给了14个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文化宫的商业化转型,使其渐渐对职工失去了吸引力。2007年3月,上任不久的沈阳市总工会主席鞠秀礼经考察,决定出巨资对文化宫进行改造。之后,沈阳市总工会投资1200万元,让陈旧的文化宫焕然一新。2008年4月24日,文化宫正式投入使用,将“职工之家”、“农民工活动中心”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随着物质生活逐步改善,工人对文化学习和文娱活动的需求也日趋迫切,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1950年9月,全国总工会和中央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工人文化教育会议,要求各地大力开展工人文化教育,建设工人文化宫,把它办成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几十年来,工人文化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阵地。可是,曾经承载了几代人青春记忆的工人文化宫,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在文化娱乐商业化的时代,一度淡出职工群众的视野。在众多的工人文化宫里,可看到这样的场景:棋牌室、卡拉OK厅、舞厅、茶楼、桌球房、足疗中心、网吧、游戏厅……“文化宫里没文化”,也许是不少人的真切感受。

就拿山西省来讲,40%以上的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和50%以上的县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已经消亡,留存下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情况也不乐观,普遍靠出租场地维生。让工人文化宫摆脱过去简单“谋生存”的重压,再度成为职工群众的“精神乐园”,成为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工人文化宫绝不能迷失方向,应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服务定位。让工人文化宫真正姓“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竭诚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使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群众都可享受的“文化福利”。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像沈阳市总工会这样,让工人文化宫“弃商回工”,重振职工文化阵地的雄风。

(钱桂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