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头版
01

“一家亲”解民忧

——记西安市新城区华清社区工会联合会咨询调解室

社区居民赵彦增有一个再婚家庭,老两口感情很好,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但他们的婚姻一直没有得到儿女的认可。随着年岁增长,赵彦增的身体状况明显下降,老伴的担忧也多了起来:万一赵彦增先走一步,他的子女会不会把自己赶出家门?老伴越想心里越发毛,便萌发了离赵彦增而去的念头。这件事很快被西安市胡家庙街道华清社区工会联合会“一家亲”调解室邵永强主任知道了。他主动上门边做调解工作,边宣传家庭财产纠纷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并在社区书记、副书记及工会主席的共同见证下,让赵彦增按法定程序写下保障老伴今后生活的遗嘱。一对老人心里踏实了,赵彦增的身体也一天一天好了起来。

这个“小小”的案件,不过是“一家亲”咨询调解室日常工作的缩影。在近几年的工会工作中,胡家庙街道华清社区工会联合会为了更好地帮助社区职工解决家庭矛盾纠纷,维护打工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决定发挥区法院家属院在辖区的优势,聘请区法院原民事庭庭长邵永强担任主任,法官巨艳为法律顾问,成立社区“一家亲”咨询调解室,并建立了一支由社区工会联合会副主席、驻社区民警、各工会成员组成的10多人的调解员队伍。有了专门的调解室,居民都感到有了专门说理的地方,社区的大事小情,院落的家长里短,都愿意到调解室说说。

今年9月下旬的一天早晨,“一家亲”调解室来了两位老人,向值班调解员反映他们春节期间遇到的闹心事:老俩口的儿子王军和媳妇王菊芳发生口角。原因是王军多年下岗,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妻子时常抱怨他没有本事,处处觉得王军不顺眼,王军一时气愤,打了王菊芳两个耳光。王菊芳一气之下,干脆离家出走,一直不肯回家。事后,王军认识到自己错了,但王菊芳就是不肯原谅,也不愿再回家,连王军的电话也不再接听。社区工会主席在初步了解情况后,把王军和王菊芳同时约到调解室进行调解。

在调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调解人员发现,如果在调解过程中再加上些心理辅导,效果往往更好。这一提议很快得到社区领导的支持,社区心理辅导室随之建了起来,并开始为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现在,华清社区的“一家亲”咨询调解室,已经成为一个为农民工、下岗职工,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为一体的调解机构,成了社区的一个特色品牌。

本报记者 刘楠 周娅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