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后院
清晨,来到澄合王村斜井机电车间,看到车间的职工似乎比往常更忙一些,焊钢梁的、抬工字钢的、修理电机的,全体职工个个急着赶自己手里的活。
在笔者眼里,这里虽然称作机电车间,但这里没有宽敞明亮的大厂房,唯一的一间房,还让几台车床占得一角不留。
和采掘一线相比,人们往往想得是地面的活轻松,但是在车间干过活的人,都知道在这干活真的不容易。笔者了解到,这个为井下一线生产提供原料设备的后家大院,一年四季让人忙个不停,夏季背着太阳,顶着烈日,冬季扛着寒冷,冒着风雪,焊钢梁,修电机,总是忙的不停。
秋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但井下急需工字钢却不等天气好坏。在多雨的季节,车间的职工们为了保证井下所需架棚,他们经常克服各种困难,冒着风雨,连班作业。由于车间的地方小,他们只能穿着车间配发的雨衣在户外作业,帽檐上的雨水很快就遮住了眼睛,为了不妨碍视线,他们干脆将帽子脱掉,但雨水冲向脖子,从领口灌进衣服里,衣服早就湿透了,可是他们干工作一刻也没有怠慢。车间主任告诉笔者,前一段时间连续下雨,车间的职工竟没有一个人请假。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会有身体不适现象,职工师鹏飞由于淋浴感冒发烧,但他还坚持上班干活,最后让班长赶回家去看病。班长丛红伟,由于感冒引起牙疼,嘴里像是含了一个鸡蛋,鼓鼓的,就这样他还坚持上班,一天也没懈怠。
在这个车间里,职工四季干活都在户外,在炎热的夏季,电焊工顶着烈日焊接工字钢,他们头上的汗像是被人浇了水一样往下流,皮肤一层层的脱落,但没听到过谁叫苦,而每到三伏天都会有职工中暑。严冬季节,车间内外一样寒冷,职工们照样是坚持正常检修,没有耽误过生产一线的任何需求。 (马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