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安全系于责任
10月13日早上,记者来到陕重汽集团车身厂,见到了安全管理员朱元乐。此刻他正在装焊车间巡视生产线的安全情况,记者便跟着他,感受了一名基层管理人员的寻常一天。
朱元乐一边拧紧水阀,一边和记者交谈起来,他是1982年生人,也算是个“八零后”,但2005年进厂后一直在车身厂,现在也算是“年纪大”了。说着话,他眼睛却没闲着,上上下下查看着整个车间。“我们企业今年推行了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所以安全方面不能粗心呀。”
离开了装卸车间,我们走进了冲压车间,这几个车间都是车身厂生产的过程环节。还没进门,朱元乐已经递过来一个安全帽,记者接在手上,不停和他说话而忘了带,还没迈进门槛,他伸出手臂拦住我,微微一笑说:“带上。”走进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朱元乐走向一个青年工人,说:“衣服要穿戴整齐,这是为你好!”青年工人立即整了整身上的衣服。“现在每个车间都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很细,对于保障安全是好事”,他告诉记者。记者说朱师傅您这活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真是不容易,他笑着说:“一般一般。”
走完两个车间,我们又进入涂装车间,刚进去,朱元乐又递给我白大褂和鞋套,我们换好通过风淋通道消毒后走入车间。由于这里涉及车面喷漆,所以要保证空气的纯净无杂质。他走过变电室、空调室几个机构,查看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虽然现在车间自动化程度高了,但是人工检查也是个重要环节。”在运输部件的移行机运行轨道旁,他固定了用于移行机减速的地址条,“地址条一定要是直的,否则达不到让移行机减速的目的,就有安全隐患。”我们检查过程中不断有工人来询问工作环节中的安全细节,朱元乐不停叮咛正确的操作方法。
因为涉及车漆烘干,涂装车间温度比较高。经过漆槽,朱元乐告诉工人把槽内的废漆渣清理干净,“这‘三废’不要堆放在这里,空气好了,咱也健健康康的。”路过一个升降机时,他指着设备上“升降机旁,严禁站人”的指示牌说:“这都是我们部门做的,对安全有个警示。”我们经过梯子走上三楼,走过三个车间,记者不禁有些气喘吁吁,这个车间三层有普通住宅楼六楼那么高。朱元乐看见后笑着说他开始也累,每天都这样,渐渐就适应了。作为劳模要做其他人的榜样。他是2009年集团公司劳模,2010年西安市劳模,我不禁感叹劳模称号背后,他要付出多少努力。
三个车间检查完,回到办公室坐下,记者看到他桌面上放了一本书《安全等于责任》,他不好意思地说:“单位给每个车间都发了,我现在正在学习。”说着他又开始记录当天车间的安全情况。
一天的工作很快就忙完了,下午五点半,朱元乐骑上电动车,返回他车城花园的家。“我觉得安全就是一种习惯,就是重复,你重复多了,就能形成好习惯,我干的也就是这些。”临别时他的话,平凡中透露着独特。
本报记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