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县委给政策配干部 工会建网络履职责
彬县工会“有为”“有位”实现良性互动
本报讯 彬县县委、县政府近日决定,投资1.1亿元在泾河新区建设占地1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宫。消息传出,正值陕西全省县(区)工会主席会聚彬县“取经”之时。有关人士认为,这表明县委以“给位”谋工会“有为”,工会以“有为”换自身“有位”,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彬县位于咸阳西北。近年来,随着煤炭等资源的开发,曾长期贫困的彬县工业兴起,经济腾飞,去年财政收入15.6亿元。在此背景下,职工队伍猛增,劳动关系复杂,迫切需要工会组织担负起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重任。
县委立足改革发展大局,支持工会打开局面。彬县总工会主席房华一称之为“县委给工会壮胆子、指路子、压担子、出点子”。工会想方设法健全基层网络,把各种类型的职工、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并通过劳动竞赛、文体活动、帮扶等调动积极性。建立非公企业联合基层工会15个、单独基层工会85个,吸纳会员7659人;全县247个行政村全部建会,发展农民工会员17560人。非公企业、行政村的建会率、入会率双双达到100%。
工会的“有为”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更大支持。在政策上,县委先后为工会出台了28个“红头文件”。在干部配备上,去年以来选配了16名年富力强的镇工会主席、18名系统工会主席和9名科级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均享受同级副职待遇。在财力上,将工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工会经费年均增长16.3%,并在近两年拨付35万元改善县总机关办公条件。
“我们每年把工会工作列入县委计划总盘子,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落实,统一督查考核,统一兑现奖惩。”彬县县委书记李建民说。
党政的支持又成为工会进一步推进整体工作的动力。特别是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彬县工会通过健全机制,使维护职能落到实处:9次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了21项难点问题的解决;召开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5次,解决劳动纠纷6件,参与处理职工伤亡事故11起;全县集体合同、工资协议覆盖率分别达96%、94%。
工人日报记者 毛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