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交响乐从这里奏响
“今天的任务是到北京参展的800刮板机的加工件,这可是咱公司首次在北京参展,在确保工期的同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班前会主任的话又在他的耳边回荡,想起主任那严肃的神情,张晓亮黝黑的脸上又多了份凝重,“又是个急活”,他嘀咕着。
像往常一样快步走到自己那熟悉的车床旁,磨刀、检查车床的各部位,试运转,这可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习惯。他开启了车床中的“大哥大”——立式车床。
近年来,蒲白煤机公司研发重型产品,立式车床的加工量和技术难度总是最大的。也许是老牌技校生,平日里又好学,爱钻研,爱护机器如同己出,立式车床车间交给他,领导放心。
车间的机床都已陆续开始运转,机器的轰鸣声,职工们忙碌的身影,都给机加车间带来了生机。张师傅看着铆焊车间刚转来铆焊件800皮带机的罩筒,他仔细端详着这个大物件,设想着按图纸上所给的基准面该如何下刀。他把罩筒固定在立床上,测量下刀的部位。“不好,基准面吃不上刀”,他尝试了几次,又仔细看了加工图,按照他的经验,确定这又是个棘手的问题。要改工艺这可是不能擅自作决定,他赶忙找到调度汇报了这个问题,调度是个急脾气,一听就急了,“咋搞的,越急越出问题”。他们快步走到车床边,又尝试了几次,确定了这个事实。调度一边派人与技术部门联系,一边走到正在凝神测量、琢磨加工办法的张师傅身边。刀具太短,够不着加工面,只要让刀具在车上罩筒加工面…
张师傅和调度不愧是老车工出身,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用加长刀杆的方法去加工。“怎么找加工基准面,刀杆加长,其臂力的吃力就减少?”,张师傅近视镜后的双眼更加深沉了,调度也陷入了沉思。本就不善言谈的张师傅,神情更加严肃,额头上冒出的汗珠也顾不得擦一把。此时赶来的技术人员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谋划策。张师傅仔细揣摩,不停地试刀,忽然传来他惊喜地叫声“成了”,只见车刀服贴地行走在罩筒的加工面上,在场的人长舒了口气。张师傅那黝黑的脸上也露出了少见的笑容,张师傅开心地说“真是一人技短,三人技长啊”,大家笑着散去,他又埋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加工正常,一早上还没顾上喝口水,他朝妻子工作的场地——铣床望去,妻子埋头紧盯着飞速旋转的机器,看来,她也忙得不可开交,自己中午还要加班赶进度,两人看来只能在员工餐厅凑合吃点了,孩子的吃饭问题又得交给老爸了,他充满愧意的想着。仿佛看到孩子充满抱怨的眼神“你们都不管我了”,唉,孩子长大就会明白,干什么都不能拖后腿,这是你爷爷在我上班的第一天就嘱咐我的,大了你会明白爸爸的。
车床遮住了张师傅和机加车间师傅们那忙碌的身影,只有车间各种机器的鸣叫声汇成的特殊交响乐在告诉人们,这美妙的声响正在铺就蒲白煤机公司的成长之路。 (付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