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16日
一线新闻
03

为求解雇磨洋工须反思

据5月1日南方农村报报道,从4月18日开始,不少员工一如既往到东莞台升家具有限公司打卡。但他们并没有上岗开始工作,而是一起聚集在该公司的办公大楼前,等待员工代表与厂方的谈判结果。一名生产线主管突被厂方辞退,是引发此次集体怠工事件的“导火线”。按照员工说法,今年以来,厂内开始流传厂方将大幅裁员的消息,许多工人担心自己也会像这名主管一样被突然扫地出门,于是便以怠工的方式表达抗议,并要求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到4月26日,怠工人数增加到1000多名。

“千人怠工求被解雇”,此事件的新闻价值并不仅在于其反常的社会效应,而是法理与情理碰撞出的一段黑色幽默。深陷被裁员恐慌中的员工能够从《劳动合同法》中找到“护身符”向厂方叫板,可喜;而在缺乏有效沟通渠道的前提下,厂方对员工的怠工行为难以进行制约,可怜。如此令人忍俊不禁的事实背后,需要修补的不仅是制度漏洞,更有劳资双方的互信。

“千人怠工求被解雇”,表面上看好像问题出现在员工身上,但根子其实出在企业管理者身上。多年来,不少企业学习西方的管理方法,大多着重于学习他们的制度条文,热衷于学习他们的所谓“科学管理”的泰罗制、福特制,恰恰忘记了员工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管理者在制度条文的细化、严化上不遗余力,在职工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调动参与上做得很不够,致使员工的价值观取向偏离,与企业离心离德,一有导火线极易发生群体对抗事件

很明显,在此次东莞“千人怠工求被解雇”事件中,企业管理者未能与员工达成良好的互信关系,一名生产线主管突然被辞,竟然成为引发此次集体怠工事件的“导火线”,看来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信关系何等的重要!

但愿此次事件能让所有的企业管理者引以为戒,在平时的管理中多与员工交流沟通,真正形成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

(钱桂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