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4日
头版
01

火炉旁的“艺术家”

——记省劳模、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锻造厂二工段3吨锤炉长赵宝秦

5月29日下午两点,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锻造厂车间里,几个人正在用一根不足两米长的铁钩将天车上悬挂的铁链子从刚刚锻造好的大齿圈上取下,赵宝秦不时地挥动着右手,向天车司机打着手势,指挥巨型吊臂的运作。已烧得通红的大齿圈表面温度达到1100摄氏度,赵宝秦和另外几位师傅站在一米外,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面颊流下,满是油污的蓝色工作服也已湿透。地面微微震动着,电镀锤锻打锻件的声音和阵阵热浪将整个车间笼罩在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圈里。他们如艺术家一般对每一件锻件进行加工,赤红的成型锻件就像一件件艺术品一样被陈列在车间里。

“做我们这行,一年到头都是热的”。赵宝秦说锻造是个特殊行业,从原料第一步进入炉里煅烧,随后出炉锻压,再到冷却,最后进行热处理,每一步都是在高温下作业。“前几年炉子到处都在冒火啊。”赵宝秦来到加热炉前指着说,老式加热炉由于密闭性不好,时常有明火窜出来,要把炉内钢锭加热到1100摄氏度,不仅要耗费大量燃料,更使炉外局部温度达到七八十摄氏度,虽然只是短暂地去炉旁作业,但也很难吃得消。2003年,公司对加热炉进行了改造,虽然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一个班下来,衣服绝对都被汗水浸透了。每天喝上10大缸子水也不怎么上厕所,全都从毛孔出来了。

说到锻造技术,在分厂,赵宝秦可是拔尖的。在分厂的5吨锤大修改造那年,恰逢公司一批出口井口装置的法兰急需锻造生产。为了赶时间,由赵宝秦的3吨锤承担这批法兰的锻造任务。而在3吨锤上干5吨锤的活,生产能力明显不足。面对小锤要干大活的困难,赵宝秦主动找技术人员反复协商,根据法兰的外形特点,结合3吨锤的实际生产能力,大胆地提出了修改成型磨具,使之能够满足5吨锤的行程和设备结构需要的最佳方案。

一晃35年过去了,赵宝秦仍坚持每天早早地进入生产现场,先看图纸了解本班任务特点,按照生产需要准备好工具、工装,组员一到位就开锤生产。54岁的他把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锻造车间里,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场所,他热爱这份事业。

本报记者 杨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