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22日
一线新闻
03

与垃圾打交道的人

“夏季产生的垃圾比冬季要多一倍左右。别看这么个小小的压缩站,平均每天要处理8吨垃圾,遇到开学或放假每天最多要处理20吨。”今年五十出头的高全师傅,是陕西师范大学后勤部垃圾压缩站的一名垃圾压缩工,他脖子上搭条湿毛巾,满头大汗。环顾四周,记者发现在这间不足30平米的压缩站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近40个垃圾桶,地面上散落着各种塑料、纸片,果皮压缩后流出的污水招来许多蚊蝇,苍蝇更是多得惊人,垃圾混杂发酵后的酸臭味儿直熏得人脑袋发晕。

垃圾压缩站可以取代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垃圾桶箱站,垃圾收集方式也大为改观,在压缩站里对垃圾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垃圾体积变小,每辆垃圾清运车辆的清运量提高了3倍。高全指着一台蓝色的立压式垃圾压缩机告诉记者:“以前往外运一车垃圾要一百块,把垃圾压缩以后再运,能省不少钱呢。”说话间,他又麻利地将几个蓝色垃圾桶中的垃圾倒入了压缩箱里,接着按下开关,“轰隆轰隆”的声音顿时填满了整个压缩站。他扯下毛巾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顺手拎起自己小水桶一样大的水杯,猛灌了几口,冲身边的王师傅喊道:“家属区的垃圾桶都满了,你带人去处理下。”

在门口通风的地方摆着两条长凳,这是工人们休憩的场所,休息的空档,他们喜欢交流自己的防暑降温密招:一个超级大水杯,往脖子上的毛巾里裹上小冰块儿,兜里常备几盒藿香正气水。“就是这苍蝇实在让人头疼,普通的苍蝇纸、灭蝇药根本不起啥作用。”在垃圾压缩站,工人们常互相开玩笑:“说话嘴别张太大,一不留神儿,苍蝇该窜你嘴里去了。”

每天,高全和他的同事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七八个小时,早已习惯了空气中混杂着的恶臭味儿。“都是些生活垃圾,久了也不觉得脏。夏天的垃圾清运慢不得,每天把站里的垃圾处理完,整个学校都干净了,心里也跟着清净了。”他乐呵呵地说道。话音刚落,去家属区运垃圾的王师傅回来了,高全“噌”一声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大步迎了上去,嘴里喊着:“正好,正好,前一拨垃圾刚压完,可以赶在下班前把这些也处理了。”接着,他们一起麻利地将垃圾填进压缩集装箱,按下按钮。傍晚时分,最后的“轰隆”声在夕阳的余晖中消失,忙碌了一天的高全走出压缩站。明天,他依旧会在这里,为城市的清洁环境辛勤劳作。

本报记者 刘楠 实习生 张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