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河的爱情
文/刘紫剑
鄂西皆山,从西南的恩施,到西北的郧西,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巴山脉。恩施我是十四年前的深秋去的,之所以时间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是我蜜月之后的第一趟差事。景色再美,抵不住心中相思如火,所以十多年过去了,唯记得山路弯弯、颠簸不断,其余山水景致种种,皆成过眼烟云。
郧西是在去神农架的路途中经过,顺便看了当地的五龙河峡谷——说“顺便”没有瞧不起的味道,于自然景观,于人文内涵,在我所熟悉的秦岭中,有不少峡谷可与之媲美。最典型的,当属商洛境内的金丝大峡谷,五龙河与之相比,峡谷的险峻幽静、水流的洪大湍急,好像都稍逊一筹。
虽然,五龙河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所在。两侧山峰耸立,中间一河流淌,夹持出一线清幽的峡谷,曲折蜿蜒,长达20余里。山体或高或矮,山势或峥嵘或平缓,两岸之间或放松或收紧,间以怪石、老树、小桥、暗洞,夹得这一道水,辗转腾挪,左右摇摆,成瀑,成潭,成溪,成湖,窄处怒流急吼,势不可挡;阔处波澜不惊,闲庭信步。水质清澈甘冽,时值暮春,绿意盎然,映出水色碧绿,于静默处细观,水底游鱼碎石、水草绿藻,历历可见。
英雄总需美人相伴,美景须靠佳文传世。让我吃惊的,是刻在景区出口石碑上的一篇文章。一般来讲,这种“应制”文章大多质量不敢苛求,象王勃《滕王阁序》之类出彩的文坛盛事,千百年来屈指可数。尤其到了现代,有一大帮所谓文人就是靠着这个谋生,既然以之作为生计,势必格调不高、媚态百出。而看到这样的句子:“幽幽五龙河,襟三千里汉江,穿陕豫而贯荆襄。气候南北交界,朝云暮雨;地理秦楚分野,虎踞龙骧。……五龙捧圣,氤氲飘渺仙气;七夕传说,萦绕浪漫篇章。……时而鸡犬相闻,恍若桃源;时而大军压境,兵戈铿锵。真可谓牧笛与金鼓交鸣,炊烟伴烽火飞扬,风景共人文竞秀,神话偕传说齐芳。……然关隘阻绝,美景闭锁深山;春秋代序,山河几遭涂创。”融情于景,运斤成风,构思巧妙而不着痕迹,着笔细微而气势宏大,如果说五龙河这个景点以后有什么大的出息,这篇文章,我想应该居功至伟。
五龙河传说是牛郎织女的爱情发生地,有景点“织女沐浴处”和“牛郎牧场”为证。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都是悲剧的结局:牛郎织女中间隔了一条连神力都无法逾越的银河,白蛇被永世镇在雷锋塔下,孟姜女能哭倒八百里长城却不能找回自己的丈夫,梁祝只有化身为蝶才能比翼齐飞。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大团圆结局”大相径庭。但也正因为这种力量,这种感天动地、痛彻心扉的悲哀,才能千年感动、千年传承。
与西方大多“王子与灰姑娘”版本的爱情相较,感觉在历史上,我们的民族更加浪漫,想象也更为奇特。在这四对痴情男女中,以门第而论,女方的出身多少都好于男方: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祝英台是当地大户人家的千金,两位都是绝对的“白富美”;白蛇是修炼千年的蛇精,法力强大,财富、地位对她来讲不过是举手之劳;最差的农家女子孟姜女,出身也不会比万喜良差吧。可见在中国古代,重视一个男性的品质,远远超过他的身世来历。
而到了现代,女孩子大多盯着“高富帅”,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现代版的牛郎织女,就是一艘两度登陆中国大陆、两度成功吸金的破船《泰坦尼克号》:和牛郎一样窘困的一个流浪汉,却有着富贵豪门所稀有的诚实品质,以之越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障碍,获取贵族美女的芳心,最后以悲剧收场,令人扼腕长叹。
在影院里,在荧屏前,一大帮初涉情事的小屁孩和一小帮历经风月的“文艺中年”心有戚戚,哭天抹泪。而我只能一声长叹,遥想类似的情节,很早以前,在我的童年,夜夜发生——仰望星空,银汉灿烂,牵牛织女,耿耿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