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话中秋
文/张鹰
金桂飘香,明月盈盈,又是一年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又称“团圆节”“女儿节”。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秋收拜土地神的遗俗。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由于时间推移,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食品和礼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月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中秋节是中国最有人情、亲情、温馨、浪漫的节日。青年恋人在花前月下柔情细语;中老年夫妇则回味相濡以沫的幸福时光,有的还到影楼拍摄金婚、银婚照,以示留念。更多的场面则是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各式月饼,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和母亲前往部队探望服兵役的弟弟。就餐前,连队干部战士一起列队高唱《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唱得军人们和一旁的家属思绪万千、热泪盈眶。可不是么,月,是家乡明;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思念,是中秋永恒的主题。在外地的打工者、经商者、出差者、驻守在祖国边陲的军人们,在中秋节期间,无不向远方的亲人致以含着泪水的温馨问候。此时此刻,人们把思念和思念的理由留给中秋月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