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如果没有爸爸单位的帮助,我们连学都上不了。”如今于来喜的一双儿女早已毕业参加工作,1990年父亲的离世,母亲单位破产并患有心脏病需常年服药,自己还在上学,接二连三的噩耗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陕西建工集团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会在了解情况后将这个家庭列为常年帮扶对象,帮助其母子三人办理“低保”,每月有了基本的生活保证。“公司和基层单位每年都给他们1000元特困补助,两个孩子所有的上学费用我们也给报销。后来,他们居住的地区实行拆迁改造,工会也一次性给予了资金补助。”公司工会主席孔凡明说。长达十几年不间断帮扶,终于使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
多年来,公司工会组织树立服务意识,及时了解职工的呼声和愿望,搭建起领导与群众沟通的交流平台,使工会成为职工生活困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相告人、第一帮助人,真正成为职工之家。2009年3月,公司就建立了“帮困基金”制度,制订了《“帮困基金”救济使用实施办法》,对因天灾人祸和重大疾病致困的职工,依据企业“帮困基金”有关文件要求给予救济,帮其渡过难关。仅2011年就对16名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发放补助金26500元。
2007年7月公司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子女、下岗失业、大病、残疾等困难职工子女发放“金秋助学”助学金,建立档案,确保正常上学。
“我司下属工业公司职工杨建平因病去世,单位领导考虑其家庭困难情况后,每年资助其子40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完成学业,目前就读大四,即将毕业。”孔凡明介绍,公司以“交友、帮扶”活动为载体,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真实情况,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档案,有12名党政领导参加帮扶活动,帮扶对象累计36人。
“我们的职工为了企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我们更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改善居住环境、丰富文娱活动,尽可能多为职工做事实。”如今,公司职工的人均年收入也由2006年的1.92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4.58万元。公司还不断加大职工居住条件、环境的改善工作。2008年西郊丰登路一次性建成5幢高层单元住宅20万平方米,并投资几十万元先后完成了西安地区旧家属院的绿化、楼体整修、垃圾桶装化及文化活动体育设施的配置休整工作。平日里,公司工会也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举行综合文艺会演、红歌演唱会、迎春越野赛、书美影展、棋类、征文、知识竞赛、职工健美操、趣味运动会等,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如今,我们公司的职工凝聚力明显提高,干群关系和谐,经济发展迅速,我们会继续做好职工的‘娘家人’,做到以人为本,竭诚为职工服务。”孔凡明说。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