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切为了灾区群众
——西安西站职工抢运云南彝良救灾物资纪实
2012年9月7日19:20分云南省彝良地区发生5.7级地震,导致约45万人受灾,造成64人死亡,715人受伤,2万余户房屋损毁。
党员吹响冲锋“集结号”
地震灾情刻不容缓!9月11日,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西站接到抢运救灾帐篷的紧急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运输方案,车站党委向全站吹响了抢运救灾物资攻坚战的“集结号”。
13:30,以西安西站领导为核心的抢运救灾物资指挥部在装车现场成立,立即指挥协调,组织抢运;
15:00,装车所用的草垫、装载加固铁丝及相关工具全部配备齐全,抢运方案确定;
16:30,抢运救灾物资的民工全部到岗待命;16:50,第一批次的4辆空车送到站台待装;
17:30,满载救灾帐篷的第一辆汽车抵达西安西站三桥站。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西安西站在接到救灾命令的一个小时内,车站、车站党委的“集结号”伴随着一道道电波、手机,传达给了每一名参战的干部职工。抢运抢险救灾物资涉及部门干部职工全部取消所有休假,迅速上岗集结完毕,车站还从全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支援三桥站,所有人员第一时间奔赴抢运现场,并做好装车前的各种协调准备。
一切为了灾区群众
9月11日,抢运救灾物资“集结号”吹响后,全站干部职工以一切为了灾区群众的需要,演绎了一幕幕同心协力抢运救灾物资的动人场景。
身处抢运一线的三桥站除坚守岗位人员以外,其余干部职工全部在站长冯社秦、党支部书记刘玉的带领下投入到抢运作业中。关键时刻,不少休班在家的党员闻讯后也纷纷赶到现场参加抢运。
此时此刻,天空中下起了大雨,西安西站站长胡国平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车站领导班子成员在抢运现场冒雨指挥着,不断协调抢运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看到抢运现场的职工体力不支,胡站长立即组织专人为突击队成员送来了热水、烧饼、方便面,采取轮班抢运、间隔吃饭的办法,保证抢运救灾物资不受影响。
可是,埋头苦干的干部职工谁也顾不上近在咫尺的烧饼,眼睁睁看着热水变成了凉水,大家都知道延迟一分钟就意味着灾区群众要在暴雨、泥石流中多煎熬一分钟。
“每个人必须吃一个烧饼,喝一杯热水!”看到大伙拼命忘我的工作,胡站长急了。“同志们,按照甲乙两队间隔休息十分钟!”说完,他将身边的烧饼一个个硬塞到大家手中。
让职工休息,党员继续干!三桥党支部书记刘玉的提议得到了现场党员的热烈响应。党员突击队一手啃着烧饼,一手互相抬着救灾帐篷,通过人墙源源不断向前运输着,有力地确保了救灾物资运输。
暴风雨中的鏖战
雨,愈下愈大,裹挟着寒风不断倾泻在每个人的脸上。已经是9月12日凌晨的抢运救灾物资现场灯火闪亮,机车轰鸣,叉车作业、人员装载、车辆行驶构成一幅如火如荼抢运救灾物资的紧张画面。
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将2000顶帐篷抢运完毕,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使用大型装卸设备,抢运现场只能采取人力,手抱、肩扛、人抬等形式,一包、十包、一百包……
每一包救灾物资都要经过现场干部职工们一双双粗糙有力的大手,伴随着汗水、雨水、泪水,一包包整齐地码进车辆。
他们的衣服湿透了,没有一个人顾得上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擦汗的毛巾掉了,头也不回继续干;腿被救灾帐篷杆碰了、撞了,丝毫感觉不到痛。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干着,只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搬啊、扛啊、抬啊的动作……
西安西站站长胡国平顾不上雨衣,冒着大雨跑前跑后指挥着,沙哑的声音伴随着布满血丝的双眼,透过被雨水模糊的镜片,不断鼓励着职工。面对劝他休息的同志,他只说了一句“抢运不完我不走!”就又一头扎进大雨中查看抢运进度去了。
9月12日2:28分,当满载2000顶、4000件救灾帐篷的抢2专列提前驶离西安西站,向着云南彝良地震灾区疾驰而去之时,几乎所有的突击队员们都累得瘫坐在地上,有的甚至干脆直接躺了下去,尽情舒展疲惫的肢体…
(左鹏 周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