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于山,我心中的父亲山!
·高荣升·
白于山,我心中的山,生我养我的父亲山。
白于山不高,绵延起伏几百公里。横亘在陕北北部,横穿定边、靖边、吴起、横山等,是渭河、延河、北洛河、无定河的源头地。他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远古的地壳和气候运动,使他变成现在的满脸沧桑。小时候生活在白于山的怀抱中,不觉得白于山雄伟和慈祥,甚至想早一点逃离他的怀抱。离家18年,在省城西安生活得久了,有时梦里依稀站在白于山上,看他的山山峁峁,看他的日起日落,看他的烽火台依旧,看他的云卷云舒,便怀念起白于山来。
我生在白于山畔,长在白于山中。高考那一年之前,我在此生活了18年,18年在人的一生中弹指一挥间,但在我的脑海,深深烙上了他的记忆,我怀念那里憨厚老实的乡亲,淳朴为善的民风,关中式(定边的方言属关中方言)方言。18年不算短的历史,我在白于山里生长,嬉戏,他给了我无尽营养、思维、和做人的道理。白于山滋润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人生世界观。
白于山默默地、不求回报地用他的博大胸怀哺育着每一位儿女。白于山啊!我们又怎能忘记你对我的恩泽。
白于山里的人,憨厚老实、热情好客、不求回报,记得小时候,常有要饭(乞丐)的路过家门,乡里人总是乐善好施,使其吃饱,又满载而归。有杂技艺人请求留宿的,乡里人总是慷慨视同亲人而归。每当有亲戚来家串门,乡里人总是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白于山的风俗,在于他的胸怀宽广。白于山里长大的人出去考学经商,个个胸怀宽广、嫉恶如仇、坦荡纯真、助人为乐、充满热情,因为是受了山的哺育,于是白于山便成了白于山里人的父亲山。
白于山的沟壑,曲曲折折,南北蜿蜒。白于山的原畔,厚重平坦,无私的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善良人们。春天,沙尘漫天纷扬,孕育春的来临。夏天,满山遍野的荞麦花,不逊欧洲田园风光。秋天,庄稼堆积,犹如钻石点缀山间。冬天,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白于山冬天,白色雾带蜿蜒山中,有黄山的神韵,有泰山的雄伟。重温儿时的梦,白于山上白雪皑皑,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上学,最近的纪畔中心小学离家也有5里路,一躺下来,鞋和袜子全部湿透,那种情景至今难忘。
童年的夏天,白于山就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晒着太阳,在沙堆上玩耍,跟着大哥哥们隔三差五去沟里放羊。沟下山上,满脸泥水,乐此不疲。偶尔喊上几声信天游,发泄一下内心的高兴。少年时,白于山是我成长的摇篮,放学回家,帮大人做家务,农村生活不易,大人们终日劳作在田间,早出晚归。农村的孩子唯一出路是上学,只有靠我们自己努力,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走出白于山。那时留下了我的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成家后,依然忘不了白于山的怀抱,依然梦着在白于山上放羊,和儿时的伙伴玩耍,依然吃着白于山的土豆。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转眼十多年过去,由于父母年迈,我将他们接到了省城居住,自己也好久没有回故乡了,听说白于山上修的是宽阔的柏油公路和新农村民居。只要有白于山的新闻,眼前便豁然开朗,只要有故乡的来人,重逢心情便异常高兴。故乡的发展,总是牵挂这些在外的游子!无论你走的再远,学识再高,官做的再大,永远也忘不了生你养你的这方土地———白于山!
白于山啊!我爱你,你用你广阔的胸怀养育这一方人们。你用你淳朴的传统使我们一生用之不尽!
我永远地爱你!白于山,我心中的山,生我养我的父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