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思想领航 过程渗透
——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侧记
当走进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矿区时,无论是办公区域、生产场所,还是井下生产现场,一切都显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员工列队行走,见面问好中带着甜甜的笑。而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该公司党政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
2012年对红柳林公司而言,是硕果累累的一年,精细化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9月,通过中煤政研会验收,成为了国内首家千万吨级企业文化示范矿井。年底,获得了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单位、安全先进矿井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去年初,该公司按照创建精细化管理示范矿井标准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文件,明确了生产、生活、办公区域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同时,按照“毫米、秒、克、厘”的标准,将精细化管理的12项要素拓展到14项并在矿区全面铺展开来。强势推进“班前礼仪、准军事化管理、三三整理、双述、安全风险评估”六种行为养成。
为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该公司提出了用30%的精力抓刚性制度的落实,用70%的精力抓员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平衡。开展了主题教育和思想改造工程。实行了新旧观念比较、上级精神学习、主题教育、媒体宣传、关键事件分析、参与体验、讨论交流、事实证明、生活圈认同的“思想统一九法”,为精细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制定出台了“685”过程渗透控制法。即抓住六个关键是抓重点、抓环节、抓程序、抓流程、抓瓶颈、抓细节;渗透八个要素是把理念、思想、目标、思路、原则、标准、要求、方法渗透于六个关键过程执行中;五个目的是达到培训员工、统一思想、改善心智模式、实现管理精准化、提高工作执行力的目的。通过过程的渗透、诠释,不断固化员工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达到融合统一,达到知行合一。
随着井下一批由员工从区域的选择设计到方案的编写、制定、实施全过程参与的艺术品标杆工程的创建,员工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和心智模式,开始适应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变化,他们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工作带来的成就和快乐,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升华。温馨如家的人文休息联巷里有盆景花卉,热腾腾的开水,新鲜的水果,时尚的高脚凳,红地毯,急救箱。墙壁上都是员工画的一些别具一格的图画,有动物,有花草树木……
一位在煤矿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钳工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他在井下干了这么多年,第一次享受到这么优美的环境,喝着咖啡,听着音乐,跟白领的生活差不多。每天,职工们沐浴着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春风”。
在该公司皮带运输队学习室里,笔者惊讶地发现小到一个话筒的摆放,都有它不变的位置和编码。他们创新出的图案移位辨识定置法,应用痕迹管理法使件件物品有了“户口”。
综采二队的管理人员介绍说,他们把队内所有管理项目和作业岗位都制定了标准和流程。比如《采煤机司机作业标准》、《液压支架工作业标准》等,让员工对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可依,有流程可参照。在井下现场也是如此,区域定制规范、人员安全定位全面、胶轮车停车标识线明亮醒目,工具箱、材料架摆放精美,重要场所和地点安全警示标志、避灾路线牌板完整等处处彰显精细的痕迹。
就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而言,该公司也有自己独特的办法。在提高标准、提高目标、提高要求、提高境界的基础上,创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检查验收制。掘进队一名技术员说:“公司检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非常严格,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逐项逐米进行验收,还把其他单位的人员都叫来进行互检,现场就打分公布结果,月底综合评比、奖优罚差。”
在安全管理方面,该公司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安全、归属、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尊重人性欲望和需求,了解、分析、研究人性的特点和弱点,让安全管理贴近人性,使安全管理软着陆。当笔者走进“三违”帮教室时,一个个整整齐齐的档案袋里面都是“三违”人员参加培训班每天记的笔记和心得体会。一位曾经“三违”的员工对我说:“我们犯错误了,矿上还对我们这么好,给我们发礼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心里真是过意不去,从那以后我谨记教训,按章操作,绝不三违。”
如今,精细化的管理使红柳林无人不精神、无事不精彩、无处不精美。2012年该公司共申报创新项目793项,鉴定通过488项创新成果;所有的员工都能达到熟背3000字以上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张口能说、动手能做、心知肚明;军礼制、汇报制、复命制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和凝聚力;三三整理使现场环境整洁有序、安全可靠。 (田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