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塞外的智能大棚
“感觉到这儿来轻松开朗了很多。”站在绿茵茵的智能温室里,神朔铁路分公司河东运输段职工代表程娟如此说。近日,该分公司组织300多名职工代表参观了苏家塔种植、养殖基地,感受大棚里的春天。而这个种植、养殖基地的建设,就是由职工代表提出来、经职代会审议后实施的重大项目。
神朔铁路分公司地处神木塔店镇的石拉沟,是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为了解决职工吃水、吃菜难问题,从去年6月开始,他们利用空闲地,派人到杨凌学习无土栽培技术,积极发展温室智能育苗和大棚种植、温室养殖事业。目前已建成占地24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育苗基地、占地60亩的蔬菜大棚基地和生态猪养殖基地。
3月6日下午,记者随同公司工会主席焦旭光一行在温室大棚里品尝着绿油油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而棚外,黄沙满地,百草枯萎,一片冬日的塞外之景。技术员刘成光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每天能产200公斤黄瓜、150公斤西红柿,还有小青菜、茄子、青椒等陕北冬季难以见到的蔬菜。
从石拉沟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绿色奇迹,在神朔铁路分公司综合段工作了15年的冯晓冬是最好的见证者。作为生态养殖、种植的管理者,他告诉记者:“开春以后,我们还要再发展110亩的大棚,再加上现在的基地,完全可以满足神朔铁路沿线几万名职工家属的生活所需。让所有的职工吃上绿色的蔬菜、水果,放心的猪肉,喝上自己生产的纯净水,让大家享受到了高质量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阎冬 摄影报道
长势喜人的西红柿
智能温室里的无土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