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有望成为拉动下一轮增长的新板块
在经历了2012年的经济低谷、国内外经济逐渐向好的背景下,2013年各地GDP增长目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东部省市努力保增长的同时,西部地区更将2013年GDP的增速目标普遍定在了10%以上。高速发展的西部地区,有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新板块。
——为经济发展“补课”
高增速现实可行
2013年,很多省市都调低了经济增速预期,陕西省却提出了12.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这一数字在全国排在第二高位。在4月3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陕西省省长记者见面会上,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说:“12.5%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近年来,西部地区呈现出经济高增长的势头,首要原因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效应正逐步显现。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向西部倾斜,为西部经济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现在已经到了发挥效益的时候。其次,产业的梯次转移在国内已明显展开。西部地区发展要素的聚集越来越活跃,形成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第三,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煤炭油气等资源充足,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此外,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基数较小,也使高增速现实可行。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会展搭起合作平台
在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作用仍然最大。近年来如“西洽会”这样的大型会展在西部各省、市、区遍地开花,为西部和全国其它区域,乃至国外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产业转移提供了契机。从最初的“引进来”到如今的主动“走出去”,西部地区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除政府主导的展会外,西部地区还积极与其他区域合作,如2010年成立的中国沿黄省区贸促会展联盟,就是目前我国少有的跨区域会展协会。此外,西部地区利用自身的地缘和文化优势,开始走向国外市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通过这些会展,西部地区扩大了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赢得了多元化的发展契机。
——西部增长内生力量仍待强化
承接产业转移应更加科学
西部地区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更多依赖国家对交通、通讯、文化、科技、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拉动,西部在承接高质量、高效益的东部规模性产业转移方面还有所欠缺,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还不健全。
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主要受市场规律支配,但佐以完善的政府服务和环境建设,则可以促进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主动性,利于将外来技术和管理资源优势“内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胡少维建议,政府可以科学运用产业转移的规律,吸取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避免产业无序转移所造成的弊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西部地区利用产业转移机遇加强内生增长力量,可以从三项工作入手:
一是加强协调做好组织对接。鼓励东西部省区之间设立产业转移及对接协调机构,使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产业承接高效对接,力促产业落地成本更小、周期更短、效果更好。
二是深化改革,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西部地区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制订科学促进本区域承接各种类型产业转移的差别化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功效。
三是限制承接低端产业。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承接产业转移须注重其所能发挥的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功能,承接地应当摒弃那些尽管能拉动经济指标数字,但对转入地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损耗强的产业。 (张欢 付瑞霞 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