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22日

陕西工人报一线新闻 中国梦?劳动美 检修一线的金花姐妹 劳动美托起发展梦 选择无怨无悔 图片新闻 有困难找“楼工” 焊花映照人生路

当前版:第A3版:一线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一线新闻
03

焊花映照人生路

周三上午11时,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焊工培训基地,一排排焊接设备整齐地排放着。老师傅李宝元仍在自己的岗位上焊接着零件。

李永军走了过去,看着老师傅正端详着自己的焊接作品,就指着说:“师傅,您这管子应该这样焊,上次我在技能比赛上,就用的您这种方法焊接,结果在管子的上端出现未熔合现象,使得比赛名次一下子就从第一名掉到了第十四名了。”

老师傅应着,嘴里一边念着,“这种方式在流水线上用不上,可在关键时候,就能把6成的焊接人员涮下来。”

这个培训基地就是李永军工作室,它承担着全公司焊工的培训工作,承接着攻克公司关键工序焊接技术难点的任务,也让李永军有了一方天地去尽情挥洒热清……

1989年秋天,初中毕业的李永军为解决家里的经济困难,没有走进高中的校门,带着放弃上学的遗憾,来到了武昌车辆厂技校,做了一名焊接专业的技校生。

实习课上,美丽的焊花很快就吸引了李永军的注意。焊接课上,他所在的小组5个人总是争先恐后地练活,每次领活时,他们组总是以多焊一点,把自己的活,焊得漂亮一些为荣。考试时,李永军所在的班组总是班上名列前矛。慢慢地,李永军就喜欢上焊接这项工作。等3年技校毕业时,李永军已拿到5级焊工证,技能水平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工。

做一名好焊工,不仅要认真、勤学苦练,更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刚进企业时,李永军首次接触压力容器设备焊接,他翻阅资料,向老师傅们请教,很快就独当一面。1994年,李永军被破格调进厂工艺处的焊接室。

2012年是西安轨道交通装备公司应对市场竞争最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研发新产品成了企业重中之重的任务。

进入5月,公司把研制液态天然气运输车提上议事日程,此产品一旦试制成功,将会为企业带来10年的定单。然而1升液态天然气相当于600升气态天然气的体积,要求储罐双层,里层为不锈钢,外层为合金钢,中间抽真空,真空度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求里层温度为零下162度。这项任务需要李永军工作室完成配套实验22项,时间为1个月。

李永军工作室平时上班就他一人,5个核心技术人员及7个辅助工作人员每人有各自的工作,只有在工余,工作室有任务时,才抽出时间过来帮忙。自接到任务后,李永军就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起来。

那一个月里,李永军每天一进工作室,就是领料、制定工艺、需要哪些技术人员做那项实验,这些协调工作也都是他一人完成。每项实验的每一步的数据都由他提供,每项数据的结果都由他亲自掌握。此时的他,还不时要走进车间,为完成这项任务的18名焊接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晚上回到家时,实验报告都由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往往睡觉时,已过了午夜时分。艰难的一个月过去,工作室完成即定的任务,李永军松了一口气。6月份,当车间在试制这个产品时,李永军又一头扎进车间,为一线职工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去年11月,液态天然气运输车在全厂人的注目中,试制成功。

要问李永军何以如此忘我的工作,他说只不过源于兴趣二字。兴趣不仅使李永军爱上了焊接,也使他迷上了焊花,敢于创新,攻关克难给李永军带来很大的自信。如今的他,在焊花的世界里,书写最美的人生。

本报记者 杨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