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27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故园草市 山溪 梦想因劳动而美丽 大明宫内听蛙声 母亲的印章 纺西街的树 登少华山 江城子?寒窑(新韵) 空谷传响 书法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大明宫内听蛙声

文/王雄文

暮春时节的大明宫公园,草木深深,花明叶艳。当夜幕降临,鸟儿归巢隐去,路边的灯光亮起,人们漫步在草丛林木之间,立即会感受出一片丝丝凉意。

大明宫之夜是宁静的,我常常独自一人在这里赏景。太液池百余亩的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树木影影绰绰,岸边生长着许多芦苇、菖蒲、香蒲、水葱、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间或还有荷叶、菱角点缀在水面上,再加上湖边灯光的映照,给一泓春水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里最让人欣赏的还是池内水边的蛙声,我坐在岸边的大石头上,仰望星空,一弯新月悬挂在柳梢头,静静的湖面上,蛙儿弹奏着它们美妙的音乐,咯咯、咕咕、呱呱……此声刚落,彼声又起,由远及近,又由近至远,让人心悦,让人陶醉。

蛙声,又称蛙鼓,是蛙儿们在良好环境下,发自内心的歌唱,也是欢呼胜利的呐喊。我听着这悦耳的蛙声,思绪一下子翻滚起来。遥想当年大明宫曾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场所,也是皇宫贵族们的享乐之地,太液池的风光美景,哪有普通老百姓观赏的份儿。如今沧桑巨变,太液池一湖春水,映出了人们幸福的笑脸;一池蛙声,道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这蛙声也好久没有听到了,在我的家乡终南山下,汩汩清流滋润着万亩良田,每临春夏季节,连绵不断的稻田如锦绣一般,田野里水足苗壮,蛙声响成一片,给乡村之夜增添了美妙乐章。而今这蛙声又回到我的耳边,使人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蛙是人类的朋友,害虫的天敌,因为从幼小的蝌蚪时代,它们就服务于人类了。一只蝌蚪一天能吃100多只孑孓,成蛙的扑捉能力更强,无论是空中飞的,地上爬的,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据统计,一只青蛙一昼夜能扑杀害虫70多只,一年下来可消灭害虫数万条。因此,青蛙成了庄稼的保护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人们对蛙声的赞誉,蛙声的多少,预示着当年的收成,可见蛙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阵阵蛙声里,我又想起一个故事。著名画家齐白石,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将听觉感受描绘于视觉艺术之中,用淡淡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只听蛙鸣,不见蛙出”的精妙图画。画面上一股溪流从山中涌出,几条蝌蚪在水中游弋,这种“藏而不露,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倘若齐白石再画大明宫的蛙声,那将是另外一番意境。

在城市里,人们听惯了汽车的喧嚣,能有大明宫这样一方净土,真是难能可贵。在此能听到美妙的蛙声,更是一种绝妙的享受。蛙声反映着和谐、展示着清幽,也是对这里生态环境美的诗意表达。近年来西安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广栽树木,引水入城,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在改变着古城的面貌,为人们创造了更多舒适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

大明宫的美是美丽西安的一个缩影,这里草青、水净、花红、树绿,已成为人们休闲憩息的好去处。你听,太液池的蛙声又响了,咯咯咯、咕咕咕、呱呱呱……似风潮,如鼓乐,雄浑、和谐、优美,组成一部宏大的“城市生态交响曲”。

蛙鸣声声,怡悦人心;蛙声阵阵,催人思考。这蛙声是对大自然的礼赞,更是对时代的歌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