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灞河
·孙国伟·
我非驴友一族,但我特别钟情于名山名水,只要有机会,特别是出差之时,工作之余,常常会游历于名山大川,把自己的情感和工作压力释放于山水之间。于我来说,虽旅途劳顿,却是一件幸事,也是何等的快哉。
说来惭愧,至今算来,来陕工作已近24个年头了,但陕西省的秀美山川大多却没有机会去感受,就如同我身边的同事感叹有近20多年没上过城墙和钟楼了一样。一来咱就在陕西,美丽的风景就在身边,抱着今天不去,以后还有机会的想法就耽搁下来;二来是囿于高价的门票,加之囊中羞涩,也只能忍痛割爱,不去也就罢了。由此看来,我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是一个“立言”之人,因为说是钟情山水,但总能寻找出一些宽慰心灵比如工作太忙没时间等说辞而屡屡失信于自己,可恶可恶!
近日,一则活动让我这个年过半百之人着实热血沸腾了一把。因为8月6日西安市市级机关工会工委在浐灞湿地公园举办市级机关公务员健步走活动。畅想着能够在“灞上烟柳长堤”的诗情画意中漫步,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就在浐灞湿地公园的灞河岸畔,我对灞河的初识,缘起于2011年的世园会。当时虽是路过,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但是灞河对我来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就是那一汪碧绿的河水。
因此,从那时起就渐渐关注起灞河来。查阅资料得知,灞河,是中国陕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古称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这次再到灞河,陡增了心中莫名的冲动。好在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以人为本,活动不取名次,让大家在环河健步走的过程中忘掉竞争,能够放松地感受自我,欣赏风景。
发令枪一响,队员们鱼贯而出,向着目标健步走起。而我却和着温暖的阳光,乘着微风,漫步于灞河河畔,美不胜收。
灞河的建设者可谓别出心裁,每隔一段距离就在河面上修建了一处观景平台,能让走累的人倚栏凭眺。
灞桥两岸,河滩宽阔,长桥跨河,垂柳依依,碧水蓝天,一望无垠。站在这观景平台上,极目远望,湿地公园的玲珑塔似乎在向我们招手,波光粼粼的灞河也张开双臂欢迎前来参加健步走的队员们。波浪轻拍河岸,听,听到什么了吗?这声音是否在向我倾诉着什么?哦,对了,二千多年前,刘邦把军队从咸阳撤出来,屯兵在灞河一带。当年是否屯兵在我脚下,不得而知,但是我感到脚下大地有一股力量在涌动。面对取得攻取咸阳的胜利,刘邦此时以豪情当歌,临河而立,在旌旗猎猎、鼓角争鸣中是否又唱起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的《大风歌》?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些东西消失了,但是总有一些保留了下来,就是水的灵性。同样,灞河水也是有灵性的,它滋养着周围的一切,灞柳就是其中之一。每到暮春时节,灞河之畔总是绿柳低垂,柳絮飞舞,宛如漫天雪飘,这就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虽然现在已过“灞柳风雪”的季节,但是远远望去,灞河河堤内的柳树确实比其它地方的长势更茂盛,哪怕是仅隔了一条街道。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唐代的一首《灞上》诗,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历史,感受到了一段不一样的风情。漫步于灞河,让我们感受最不一样的是建设者为我们打造得最不一样的风景,让我们陶醉不已,更让我们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