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触屏时代,不当“屏奴”
近期,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掀起收视热潮。节目内外频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引发了一场关于“汉字危机”的大讨论。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的确是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现象——
触控操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用再捧着厚厚的书本,只需手指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上轻轻一触,几百本甚至上千册书籍的目录就会出现在眼前。如今,这种电子阅读的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和喜爱。
不仅是阅读,近年来,触控操作的潮流席卷整个电子消费行业,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屏是继鼠标、键盘之后出现的一种人机交互技术,用户只需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碰屏幕,设备即可感知用户当前触碰的位置,并及时提供反馈。
忧患——
“遥远”的你在我身边玩手机
近日,一个帖子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吧!‘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以后与朋友、家人外出聚餐时请别玩手机。”事实确实如此,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人们抱怨,参加亲友、同学聚会原本充满期待和憧憬,希望多说说聊聊,结果却常常大失所望。
此外,越来越多的婴幼儿也乐于与所谓的“电子保姆”为伴,渐渐成长为“触屏一代”。
许多小朋友从六七个月开始就接触智能手机、iPad,到两岁左右就能够自己开机、看视频、玩游戏等,非常上瘾,如果不让玩,就变得很暴躁,乱发脾气,对其它事物的关注度也在下降。
危害——
严重者会影响身心健康及心智的健全发育
对以上现象,很多专家表示担忧:“这样的趋势如果蔓延下去,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及幼儿的身体及心智的健全发育。”
还有不少医生指出,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久坐不动,不仅容易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影响大脑的发育。此外,电子屏幕的光刺激,也会直接引起视神经疲劳、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对青少年来说,辐射问题也不容忽视。辐射对人危害极大,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青少年接受到的辐射量可能会比成年人多4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李昂说。
支招——
电子智能产品如同药剂,关键是降低副作用
有专家表示,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完全摒弃电子产品,单一追求传统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也不可取。电子智能产品如同一剂新药,虽有副作用却又不能不吃,关键是如何把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读硕士高玉松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7岁以下也要尽量少接触。“可以告诉孩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只是生活中的工具,减少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家长也不要强制性地夺走,而应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
“给孩子买书,还是选择纸质的书籍为好,不但视觉效果好,而且不伤眼睛,珍藏的书籍拿出来翻几页的时候,回味和怀旧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说。
(吴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