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久病床前有孝女
——陕煤建司职工徐娟照顾亲人的故事
今年42岁的徐娟是陕煤建司纪委的一名普通职工,她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二哥患病、父亲病亡、母亲中风,家庭的一系列不幸让她的生活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不幸,坚强的她毅然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徐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行动展示着孝道亲情,用真情演绎着人间大爱!
2005年5月,徐娟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经历了一年多痛苦的治疗后离世。“父亲临终前已经不能说话,但他一直不肯闭眼,直到我承诺会照顾我妈和二哥终老,他才放心地走了!”说到这里,徐娟擦了擦眼泪。为了这句承诺,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患病二哥和母亲的重任。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1年,徐娟的母亲突发脑中风,在铜川矿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终于苏醒,但是留下了严重的半瘫后遗症,右脑大面积梗塞,左侧脑中枢神经堵塞,丧失语言功能。住院那段时间,由于母亲血压维持在220/110mmHg,经常出现昏迷,情况十分危险,徐娟寸步不离,握着母亲的手,强忍着悲痛与眼泪,不断鼓励母亲:“妈,不要担心,你就是血压有点高,血压降下来,咱们就能回家了。”经过治疗,主治医师说,病人血压、颅压高,随时会继发脑出血,能够苏醒过来真是奇迹。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的起居,徐娟搬去和母亲同住。每天她总是匆匆地迈着步伐回到家中,将准备好的食物用搅拌机打碎过滤,把中药磨成粉,拌成糊状、流液,给母亲打胃管,食物稀了不行,稠了也不行。每2小时必须给母亲打一次饭,打的快了,流状食物会从鼻子流出,打的稀了,母亲喝的都是水,一会就饿,稠了有时还会堵住胃管。下胃管是很危险的,极有可能下入气管造成窒息,这时必须重新下。刚开始,徐娟压根下不去手,担心母亲会疼,会不舒服,丧失语言功能的母亲常常以哭喊表示不舒服。徐娟总是眼睛紧盯着母亲的反应,左右手开弓,小心翼翼地推入流质食物。每次打胃管,都要持续20多分钟,每次下来她的手臂都会酸痛难忍。
“啊,一、二、三!”夜幕降临在了这个不足60平米的老房子里,坐在母亲床边,徐娟轻声念着,用舌肌训练器为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进行着简单的舌肌训练。由于脑中风,母亲吞咽困难,长期以来要靠胃管维持生命,为了使母亲能够恢复简单的吞咽功能,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每天帮母亲做康复训练就是她的必修课。从母亲患病到现在,近3年的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徐娟一天也没有耽误过,从来也没有一丝的抱怨,终于,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慢慢地有了好转。母亲看着辛勤的女儿脸上的汗水,不知流出了多少泪水!看着母亲身体好转,作为女儿的徐娟满是汗水的脸上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个管不住了,那个尿了,家里的尿布永远也洗不完,累得我想跳楼!”徐娟坦言,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为灰暗的,她说:“那时简直是活不下去了,不知道要忙着照顾谁!”生活似乎抛弃了她,但是她没有放弃爱她的亲人。“老人养活了我和哥哥那么多年,我要尽最大努力照顾他们。”
三年多了,在徐娟的照顾下,母亲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没有痔疮。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她买了防痔疮气垫,中频治疗仪,每天贴上药贴,一晚换5次尿不湿。母亲患病以来,日夜颠倒,她每晚都要从睡梦中醒来,拿着小凳子坐在床边给母亲揉腿、按摩。看到病情稳定下来,每天能够陪伴在母亲边,她的心里总会充满暖暖的幸福。
曾经,母亲连“饿”字都说不清,眼看连一口水都喝不上,滴一滴水都会呛到,现在,听到母亲口中蹦出的一个个单音字,她心里都是暖暖的幸福。许多人都劝她放弃治疗,但她坚决地回答:“我的坚持,刚开始让别人看不理智,但在感情上,母亲能多活一天,能在我身边,我就是幸福的,有寄托的!”
如今,徐娟已届不惑之年,她一直很低调,笔者多次联系、沟通,她都表示不愿意让人知道她的故事,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但是“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已经在社区家属中流传,大家的传颂是对她点点滴滴孝老敬亲善举的歌颂。 (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