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渭化集团多措并举打赢2013年攻坚战
2013年,渭化集团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通过紧跟市场、挖潜增效,超额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各项目标任务,生产合成氨30.67万吨、尿素53.81万吨,甲醇52.86万吨,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25%、103.48%、107.89%;实现销售收入22.97亿元,圆满完成陕煤化集团下达的利润指标,逆境中成功实现盈利。
安全环保管控有力 夯实健康发展根基
渭化集团是地处渭南市区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渭化集团化压力为动力,使企业安全环保工作始终保持在良好态势。
渭化集团先后开展了向王村煤矿、咸阳长庆石化、兴化股份等国内优秀企业对标学习活动,和具有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英国劳式咨询公司进行了国际对标,拓宽了视野。突出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具有渭化特色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并于2013年6月荣获陕西省安全文化示范单位称号,现已形成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文化体系,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立足自身,外聘HAZOP分析专家,对9个主要化工装置及工艺过程开展HAZOP分析、改进,大大降低了工艺操作的安全风险。邀请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指导建立了安全仪表功能管理体系,编制了详尽的一期气化炉安全联锁系统SIL评估报告。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了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实现了安全生产态势实时监控的目的。进行一、二期锅炉脱硫脱硝改造,使烟气排放符合国家最新标准,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进行技术改造,努力降低停、开车期间工艺气排放,维护周边环境安全。
2013年,渭化集团斥资1200余万元,用于安全措施改造、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评价、隐患整改等方面,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并最终落实到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强化了企业立足之本。2013年11月29日,渭化集团在西北地区率先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现场评审。
稳定生产挖潜增效 生产成本持续降低
多年来,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渭化集团总能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实现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是重要的法宝之一。
2013年,渭化集团全年尿素超产1.8万吨,产生经济效益327万元;硫磺增产340吨,产生经济效益42.3万元;全年公司甲醇、合成氨折氨吨耗煤2.359吨,比年计划低0.011吨,全年节煤约0.966万吨,创造经济效益531.31万元。
在生产运行方面,2013年渭化集团精心组织了一次一期装置抢修、三期装置计划检修及一、二期装置大检修工作,基本解决了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了装置稳产高产。坚持落实“经济运行”的经营理念,推进实现三套装置的全面大连通运行,大幅提升了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增产增效的预期目标。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强化工艺、设备基础管理,加强现场管理和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消除装置隐患,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装置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方面,2013年,渭化集团不断优化技术参数,改善工艺工况,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完工投用。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加强以提高气化炉烧嘴使用寿命、气化水煤浆浓度等为主题的技术攻关和技术试验,增强了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成果的总结和知识产权保护,公司两项科技成果荣获陕西省化工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授权专利13项,使公司拥有的专利数累计达到16项。
此外,渭化集团还通过加强检修质量管理,修旧利废,降低维修费用等措施,为公司节约资金和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强化规范化管理 实现企业稳健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2013年,渭化集团以增加企业效益为导向,继续完善全方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对标管理和质量管理,扎实推进6S现场管理。
渭化集团坚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严格化。每周不定期多次对巡检质量、运行维护和检修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对影响装置开车进度、负荷及引起装置跳车的生产事件严格考核,严格落实一线各单位管理人员亲自带队现场检查制度,月度工艺、设备月度技术例会制度,并对生产系统各单位的年度现场处置预案演练计划不定期进行检查。
此外,在工艺上,生产部和各生产车间狠抓工艺管理,优化工艺操作,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对于生产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设备上,开展了大机组、机泵漏油治理专项活动,以彻底解决大机组、机泵长期存在的漏油现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装置上,精心准备组织公司三套装置的检修工作,并严格控制检修质量和进度,严抓备炉备机备泵备件的管理工作,确保生产的稳定运行。生产组织上,与各车间紧密配合,维持装置高效稳定运行,将生产任务落实到每一天;节能降耗上,努力做到生产装置无放空,成功实现三套装置工艺气联通,并利用工艺气联通的优势,充分挖掘装置的潜力;事故预案上,精心准备各种事故预案,与各车间共同努力多次成功挽救装置,成功实现三台锅炉维持三套装置稳定运行,将事故状态下的损失最小化。
(王学军 王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