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铁警眼中农民工的16载春运“变迁”
“老乡您好,在车上休息的时候,背包和衣服尽量要放在身体内侧,你这样放在走道一侧,容易被小偷盯上。”2月10日傍晚,L136次列车刚刚从宣汉车站开出,在列车嘈杂的人群中,担当此次列车执乘任务的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云海波又开始例行执勤。
L136是宣汉开往广州的一趟临时加开列车,途经宣汉、万源、城口、镇巴等巴山附近数个传统劳务输出的大县。车上90%以上乘客为外出务工人员,因而也被称为“农民工专列”,每年春运都要加开。作为列车上的“安全卫士”,48岁的乘警云海波每年都在这趟临时列车上执勤,至今已连续16个春运。
作为一名“老铁路公安”,16年来云海波见证了农民工专列上务工人员的悄然变化。云海波回忆说,几年前车厢密密麻麻挤满人,旅客就像“叠罗汉”,他巡查一节车厢都得需要半小时,双腿几乎被架在空中,厕所里都站满了人。
云海波说,现在随着铁路部门增开了大量的临客,增加了运能,而且高速公路贯通秦巴山区南北,农民工出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的农民工,看到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索性不再外出打工,选择在家乡创业。在这样的趋势下,近几年乘客总数少了,行李轻了,外出农民工走得越来越轻松,他们工作变得更加从容,十几节车厢巡视一圈也就1个多小时,他们也有更多时间花在安全防范和为旅客服务上。”
据云海波介绍,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农民工乘车安全意识都增强了,过去携带各类工具、发胶、打火机气体等违禁物品出行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今年是云海波的本命年,谈及新年愿望,云海波说,第一个是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第二个是每年陪伴着这些农民工南下,希望他们今后的返程路能越走越轻松。 (刘卫国 杨长空)
云海波与旅客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