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2月21日

陕西工人报观察 每个人都能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 漫画 “公车司机辞职”见证车改摸到了石头 民间借贷上轨 期待“薪”火燎原 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你在,灯亮着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观察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观察
04

时间都去哪儿了

当马年春晚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歌罢,有许多人已经耸然动容,在不觉间,情不自已地双眼潮湿,泛起了泪花。

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敏感和惊悚,是蓦然回首间,对于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生命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就都不知去哪儿了的惊叹,更是人们对于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生命过程不知不觉间消失时,自己到底做了一些什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的反省和追问,是人们生命意识的自觉和顿悟,也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已有所建树?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还是庸碌无为、愧悔彷徨?等等的惊悟!

时间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不亚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屈原在他的《天问》中提出的那些问题一样伟大的、令人耸然动容的一个问题。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在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不至于那样惊心不安和黯然神伤?这方面,古今中外那些在有限的一生中奋发有为、做出了一番事业的有志之士,他们惜时如金、视“时间就是生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有感于生命和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消失,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告诫自己和弟子要珍惜时间。著名爱国诗人屈原遭贬黜行吟泽畔,仍然念念不忘的是“老苒苒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深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曾经萌发了“安得长绳系白日”的念头,成为名噪一时的大诗人后,还常常发出“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的怅然。以“踏破贺兰山缺”、收复中原为己任的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激励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学家鲁迅先生曾“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而且,鲁迅先生非常注意节约时间,认为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为此,鲁迅先生很严肃地指出,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认为,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古今中外这些做出了一番事业者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生命才会充实而欢乐,富有意义和价值,从而焕发出光彩夺目的光芒,也才不会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而惊心、伤悲、悔恨、慌愧、空虚和不安,因为“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

由此,我们作为身处现在这个千载难逢的伟大盛世的当代人,是何其的幸运,是何其的生逢其时。所以,如果你正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就应该早早地树立远大志向,珍惜青春年华的每一分钟,付诸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追逐自己的个人梦;如果你已经是人到中年而尚未有所建树,就应该“闻鸡起舞”,积极振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有所作为,“休将白发唱黄鸡”;如果你事业未成而已经年过半百,亦或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也不能迟疑蹉跎,应该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态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只争朝夕”,争取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免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老大徒伤悲”。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才不会在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自怨自艾,黯然神伤。 □席金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