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2月24日
综合新闻
02

村官“老板”养鱼记

“风雨兼程整三年,坎坷苦涩言难尽。”对于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大学生村官赵华淞而言,这样的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敢闯敢干的年轻企业家,赵华淞始终不忘初衷走在寻梦的路上。

流水镇地处汉江中游,水资源丰富,网箱养鱼是这里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2010年,赵华淞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很快考上了流水镇的村官,当得知当地政府正大力发展渔业的消息后,早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赵华淞感觉机遇来了——搞规模化网箱养殖。恰逢此时,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华淞说服父母、亲朋好友,怀揣着沉甸甸的30万元出发了。2011年赵华淞的安康富兴农业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为了争取市场竞争力,在镇上渔业协会指导下,他不仅喂养有传统家鱼,还引进了美国匙吻鲟、中华鲟等名特优鱼种。整个夏天,赵华淞和工人们风里来、雨里去,换回了整齐荡漾在瀛湖碧波上即将销售的100口网箱。

“从2010年11月份搞这个网箱养殖至今已经发展网箱500口,各种鱼苗总量大概500万尾左右。预计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我会努力把水产养殖和鱼苗基地做好,为全区水产养殖尽一点点绵薄之力。”为了让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赵华淞又东奔西走想办法、跑贷款,先后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专门做瀛湖鲜鱼宴的特色餐厅,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不仅如此,今年赵华淞又组建了汉江同富生态养殖合作社,不仅免费向周边渔民提供技术,还解决他们的销售难题,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是养鱼的领路人。

由于品种齐全、技术到位、肉质细腻,赵华淞的鱼很快受到各地销售商的青睐,每到捕捞的季节,上基地拉鱼的客户络绎不绝。事业还在打拼阶段,赵华淞却已经开始回馈家乡。住在养殖基地附近的余西芳夫妇,自公司成立就在那里工作。丈夫蒋思兵负责分箱、换箱工作,余西芳自己负责为十几名工人做饭,两口子一年的工资毛收入超过8万元;26岁的龚运翠家在新坝镇,自从去年6月经人介绍来此工作后,她就彻底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打算长期干下去。她的工作是负责基地26个网箱的投喂,公司管吃管住,每月还能领到2000元工资。截至目前,富兴公司已直接安置务工村民13人,间接带动周围渔民50余户,成为全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范。 实习生 杨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