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鸡肋”般的企业年检弃了不可惜
从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在华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度检验。但取消年检绝不等于取消或者放松监管,而是意味着转变政府监管方式,破除年检制度带来的种种弊端。总体来说,取消企业年检是对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有着多方利好。
其一,取消年检是给企业减负。一年一度的检验让众多企业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企业年检往往沦为走形式、走过场,名不副实。可以说,取消年检是切切实实给企业减负。
网络点评:@查文霄律师:早该下决定了,现在的年检已经沦为劳民伤财的形式。查过很多的公司内档,年检的资料基本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其二,有利于遏制各种灰色行为。企业之所以对年检如临大敌,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应付个别工作人员的“吃、拿、卡、要”,这在当下几乎是公开的潜规则。而取消企业年检,无疑是遏制吃拿卡要的釜底抽薪之策。
网络点评:@中国企业家杂志:再也不用到处求情托人找关系了,再也不用忍受工商的各种脸色和刁难了,再也不用每年被揩油一次了!
其三,可以促进简政放权,给工商部门减负。年检对于企业是一种负担,对于工商部门也是如此。辖区内各类企业众多,工商部门人手有限,要他们对每家企业都认真年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同样为年检所累。结果不仅年检徒有形式,而且该管的事情没有精力去管,放松了对问题企业的查处。取消企业年检,本质上是一种简政放权,可以促使工商部门转变监管方式,将更多人力、精力用于日常监管,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网络点评:@独行漂泊:赞同工商总局取消年检,同时应呼吁税务机关取消年度审计及银行取消贷款评估。其实这几项不仅对企业负担过重,同时也有有关部门的利益输送之嫌,也是政府机关腐败的温床。
其四,有利于促进企业运营阳光化。以往,企业年检报告一般被锁在工商部门的柜子里,公众对企业运营状况不甚了解,自然谈不上有效监督。取消企业年检,代之以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意味着企业的“能见度”大大增加,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企业信息,倒逼企业守法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网络点评:@创业者:每年减少年检费用900元和跑腿的人力成本。年度报告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经营情况。
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少担忧声音:取消年检,怎么知道有执照的商户是否在正常经营?
专家对此作出了解读:
@焦作工商官微指出: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失信成本将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不仅要在工商系统内部实现跨地区互联互通,更应与央行基础信用数据库、税务机关和最高法院的信用系统联网。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的黑名单,让违法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史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