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30日
综合新闻
02

加快创新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

——安康市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突破发展纪实

各级领导在五里工业集中区调研

五里工业集中区作为安康市汉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区委、区政府“一抓三建一统揽”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坚持以产业集聚打造“支撑力”、壮大企业群增强“后发力”、抓平台拓展提升“承载力”,使园区成为汉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带动汉滨步入后发赶超的“快车道”。

园区承载——基础建设显规模

五里工业集中区建园四年来,坚持以规模企业为龙头,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招商引资为抓手,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新型循环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集中区规划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18平方公里,在建面积0.69平方公里,完成征地2269亩,储备用地300亩。现已投资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物流园环形干道、长兴路一期和天行健桥、安置点桥、河堤路、营盘路等十二条(座)路桥等重点工程,供电、供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全面启动建设,形成了“三纵三横一环三桥”的交通格局。

凤凰涅槃,工业突围。目前入园企业已达到87户(建成51户、在建36户),是2010年的7.5倍;规上企业达到13户,是2010年的3.25倍;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达到11户,是2010年的5.5倍;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6户,是2010年的6倍;集中区工业总产值2014年预计实现60亿元,是2010年的34倍;建成标准化厂房19.2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19倍,现已初步形成了富硒食品循环产业链和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

四年来,五里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8.2%递增到2014年的26.5%;实施重点项目24个,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5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3亿元;累计缴纳税费1.2亿元,目前,集中区可解决当地近6000人就业。经过四年的突破发展,工业集中区现已成为拉动汉滨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五里工业集中区在2013年全市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在全省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七。特别是在今年市场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工业集中区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有力地带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区统筹——错位发展起点高

“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成败。”工业集中区要有大发展、大作为,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改革。为此,集中区管委会按照“三区统筹”发展的理念,把月河川道发展规划、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五里重点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五规”有机结合,以及按照安康高新区、五里工业集中区、恒口示范区“三区”错位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五里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积极打造富硒食品园、康兴物流园、正英综合园、新型材料园、机场中转园,从规划层面实现集中区各园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循环耦合,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的共享,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拟将集中区规划面积扩大至东起冉家河、西至大同镇高楼村、南至月河以北、北至机场快速干道以南的38个村,由现在的6.14平方公里扩大至20平方公里。

五里工业集中区在功能定位上采取与高新区、恒口示范区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既融入月河川道经济带的整体布局,又要彰显自身的独特优势。突出工业主导,着力发展资源基础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特色工业,逐步退出不具优势的物流产业。

把资源趋同、产品相近的同类企业,以及生产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企业集中布局,集散成多,聚小成大,汇聚资源要素,形成整体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富硒食品和以废物综合利用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两大产业集群。

集中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在工业发展上,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子,选择中省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在包装项目时以环保为第一选项,坚决不上不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总量控制标准的工业项目。

长远规划——品牌引领促发展

坚持“向体制要活力、向机制要效率”,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赋予园区相应管理权限,强化职能、事权统一、封闭运行,推进园区的有效开发、建设及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和“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园区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改、招商、集中区管委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汉滨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支持园区工业经济发展。

集中区严格按照国家对土地利用和开发区宏观控制的具体要求,完善制度管理,创新土地利用思路。同时,抓住“陕南移民搬迁”的机遇条件,积极探索工业用地供给保障模式,大胆利用土地综合治理,实行产权置换集中安置的模式集约土地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培育中小企业。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每个区域确定1-2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产业特色,做大做强地方品牌。通过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板块,促进汉滨区优势龙头产业的集聚发展。

品牌是特色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扩大园区品牌效应。园区通过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塑造一批区域品牌,以品牌产品为依托,促进企业向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着力提升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品牌的亲和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汉滨区整体形象。

通过实施科学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优质服务——凸显招商软实力

如果说园区平台的大建设只是为项目落户筑了一个巢的话,那么园区服务环境的大改善是为项目提供了“生根、发芽”急需的营养。

优化发展环境。对企业和项目建设须办理的各类手续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和“一站式”办公。细化服务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和“变管理为服务”的理念,推行马上服务、跑步服务、满意服务,形成区四大班子、园区管委会立体型服务网络,实现由被动向主动、事后向事前、阶段向全程服务的转变。

项目是园区的灵魂。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能做大”的目标,汉滨区委、区政府推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招商,大力推进园区“产业链招商”、“园中园”招商。对签约项目,集中区把前期工作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促其早日开工;对在建项目,指定项目责任人或成立协调服务小组,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大力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快居民安置社区建设、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做好集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把五里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融合”示范区,全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带动力最强的中心地带和展现汉滨发展成果的示范窗口。

收获来自耕耘,执着创造奇迹。一个个项目,昭示着五里工业集中区将引领汉滨区工业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在建设发展浪潮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唐登林)

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