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发型是谁设计的?
毛泽东的标准相大家一定不陌生,他独特的“大背头”发型正是钱水桃设计的。钱水桃是杭州饭店的名剪,1958年10月,领导找到钱水桃,“你要跟省里的领导出趟差,行李收拾一下。”第二天上了火车,钱水桃才知道是去武汉。到了武汉,他被安排到洪山宾馆理发室,并且单独给了他一个小理发间。钱水桃还记得,当时小理发间里还挂着一条横幅:浙江来的理发师。
给毛主席理发,钱水桃的心情有些紧张,他深知自己手中的刀剪的分量。毛主席好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和他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着,他紧张的心情终于松弛下来。钱水桃曾仔细地研究过主席的发型,主席当时的头发比较长,两鬓的头发一直把耳朵盖住,就像人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早期毛泽东的那种发型。他觉得根据主席的形象、地位和威望,应当创造一种既庄重又独特、更能体现伟人精神气质的发型。
1959年9月30日晚上,钱水桃又去给主席理发。当时他想,明天是10月1日,是国庆十周年纪念日,毛主席、刘少奇主席的大幅照片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于是,他大着胆子向主席建议说:“主席,我想给您的发型改一改,您看怎么样?”主席有个习惯,理发时喜欢看书看报。主席听到钱水桃的话,就放下书,看着他很随和地说:“那好吧,你看着办吧。”说着又捧起书。钱水桃根据自己脑海中的预想方案,拿出看家本领,为主席理发,把毛主席鬓角的头发剪短了些。
过了一会儿,钱水桃对主席讲:“主席,好了。您看喜欢不喜欢?”主席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对着镜子仔细照了照说:“哟,年轻了起码10岁,蛮好的,蛮好的!”接着主席高兴地照了相。从此以后,主席一直保持着这个发型。这个发型很快为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所接受、所熟悉。这也就是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的发型。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在回忆录中记述:中南海专职理发师中有个姓王的老头,是北京城的名牌理发师,经常给毛主席理发。一天,他照常履行职责为主席理发,由于王师傅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动作也慢,一剪下去,退出两米外仔细地左瞄右看,然后才慢吞吞地剪,中间还和毛主席闲聊。这天,毛主席有个会议要出席,就催促道:“王师傅,你能不能抓紧点时间?”王师傅根本不理睬,依然边理边唠唠叨叨。毛主席有点不耐烦了,又催王师傅:“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我还有会议要开呐!”王师傅也不管你主席不主席,一手按着毛主席的头,一手轻轻地拍打,像哄小孩子似的说:“主席,听话啊,还有时间。你的发型是给全国全世界人看的呐,理得不好,别人不要笑话我吗?”毛主席看了他一眼,只能无奈地发出一丝苦笑。
毛主席有个专门理发师叫周福明,1959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过生日,他被派给主席理发,随后调到主席身边工作。一直到主席逝世,周福明在毛主席身边整整工作了17年。他一生最难忘的两件事,一是给主席第一次理发,一是给主席最后一次理发。
事实上给毛主席理发,好理,也难理。毛主席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周福明接手给主席理发的时候,基本的发型也是不能改的。毛主席的头发有个特点,右边多左边少,理发就要给左右理均匀了,再用热毛巾压一下。理发时也不敢让主席的头侧一下仰一下什么的,所以给毛主席理发,只能他不动你动。主席的胡子多,特别是痣上的胡子难刮,而且刮胡子都得抬着胳膊刮,也不好让他躺下来,所以有一定难度。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最后一次给主席理发对周福明来说很艰难,因为心里特别难受。这次为毛主席理发,虽然难度很大,但他格外认真,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一定要让主席满意。他端来一盆热水,用热毛巾敷在主席的头发上。花白的头发经水一打湿,似乎变得黑了,再用篦子反复地篦,立刻显得乌黑发亮。他又为主席精心地刮了胡子,擦了脸。这时,主席的面容似乎又精神起来。
毛主席逝世后,周福明被分配到了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此后一直担任毛主席故居的管理工作。
□摘自《新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