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
现年41岁的陕建安装集团第八工程公司经理刘改合,进入陕建安装集团前学历仅为中专。没有超凡的天资,缺乏脱俗的儒雅,但凭着近20年在项目踏实执着的摸爬滚打,由最初的电气工长逐渐磨砺成为以擅长指挥大型压力管道敷设及高级民建机电安装,在三秦天然气管线敷设领域声闻遐迩的项目经理。
刘改合1994年进入安装集团第四工程公司,1997年担任项目电气工长,同年考取了西北大学自动化电气专业,几年间放弃了所有工休和节假日,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吮着理论知识,终于取得本科学历,外加国家一级机电建造师资格。春来秋往,汗水伴着执着浇筑起了坚实的项目施工技术和理论基础。
2000年,其担任了陕西信息大厦项目副经理兼技术负责。该项目曾为西北第一高楼,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进驻项目后,他组织技术人员层层实地察看进行图纸交底,加强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作业指导书的落实和检查。根据工程超高层的施工困难,他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请教了社会专家学者,结合项目部设备技术情况,编写出了信息大厦施工组织设计、超高层垂直电缆敷设方案等施工技术资料,获得业主及设计单位高度称赞。工程圆满完成的同时,还被授予“省级文明工地”、“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称号。
2009年,已担任安装集团第四工程公司副经理的刘改合,主动请缨兼任重点项目——宝汉天然气管线项目经理。该标的长度约40公里,管线蜿蜒于秦岭峰壑,穿越河流险滩。虽有设计院图纸,但刘改合还是带领技术人员身背干粮、测量仪器,翻山越岭踩踏线路,编制深化出新的施工方案,其中管线穿河采用挖掘机两岸同时开挖,钢管陆地焊接组合,数台长臂吊车协同下管,一次敷设完成的优化方案,较传统的施工方法节省工时50%。最终其主持的秦岭山脉河流穿越方案受到陕西燃气集团宝汉天然气管线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典范方案在其它三个标段推广共享。
2011年8月刘改合主持了“天然气关中环线控制性工程一标段”工程。40公里长的该标段途经高陵县、临潼区,选用
914(mm)×14.2(mm)直缝巨型钢管,要穿越河流、高速路、村庄、农田、果园,还要负责工程用地征迁赔偿及50多处的穿越施工手续办理,工期4个月。
当他带领征迁小组艰难地啃下征用手续赔偿事宜,进行施工时,却赶上陕西50年不遇的大雨,施工的大部分地段出现了坑洼积水,野外施工无法进行。工期一天天迫近,刘改合无奈决定冒雨施工。他紧蹙双眉,不停擦拭着镜片雾气,与技术人员泥泞中跋涉数十公里,寻觅着施工方案。
彩条布、编织袋、架管、竹架板、雨衣、雨鞋、应急灯、潜水泵等相关物资设备一一购回,刘改合指挥着工人们冒雨连夜挖沟开壕。尽管工友们身着雨披,但弯腰施工,雨水顺着腰际袖口不断流入,一会就冷得牙齿打颤。而送到工地的饭菜也夹杂着雨水,一口下去又碜又腥,工友们打趣地说是刘经理送来的“天鲜”。小型挖掘机陷到泥里嚎叫着无法动弹,刘改合喊来大吊车拴牢钢绳吆起了号子,几十工友扯开嗓子大吼的同时用膀子扛,撬杠撬,配合吊车将其一点点移动。茫茫雨夜,粗犷的号子声、设备轰鸣声、淅沥的雨声及闪烁的灯火,交织成了一幅“敢打硬仗、勇于拼搏”的震撼场面。
刘改合成功了,他脚下的成功之路简单明了,却荆棘满道步履艰辛。
(杨首民)